07(第2/6页)

“倘若如此,我们又可以大作文章——如果通过我们的杂志掌握了犯罪线索,《草枕》的名字肯定会出现在全国的报纸上。相当于免费为我们做一次大规模宣传,老师也会一下子声名鹊起。”

“我无所谓出不出名。”伊濑用手摸着脸颊。浜中虽大力吹捧,但伊濑觉得,现在的自己只是个没名气的作家,一夜爆红后反而会招来指摘。

“对了,可能现在讨论为时尚早,不过,我想事先同老师商量一下,下次去什么地方采风。您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吗?”浜中饶有兴味地问。

“下次采风还是要围绕羽衣和浦岛传说的主题吗?”伊濑心里盘算,他对这个主题早就厌倦了,要是浜中要求他继续写,他干脆拒绝算了。

“不用,下次不必拘泥于同一主题。何况已经没有材料可写,不能老是拿浦岛、羽衣传说做文章。”浜中出人意料地通融,令伊濑惊讶不已,他原本以为,以浜中固执的性格,又会在这个问题上寸步不让。

“我也有同感。我对这个主题有点腻味了。”

“那咱们就改弦更张吧?”

“你有什么提议?”

“这个嘛,我们一直都在走民俗学这条路线,以后还是尽量不要偏移。我之前也做过许多思考,始终没想到什么好主意。老师有没有什么建议?不必是具体的地名,只要能给人启发就行。”

“说实话,行程安排我一向听你的,编辑部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这样啊。”浜中略作沉吟。后来伊濑才知道,这一切的言动都是浜中装出来的,刚才他只是在故弄玄虚。

“老师——”浜中突然灵光闪现似的说,“您看这样行不行?日本的中世纪【27】信仰中,有一个‘补陀洛渡海’的传说。”

听这个名字,伊濑感觉好像在什么地方读到过。然后他突然想起,这是某位著名作家的小说的标题【28】。

伊濑把这一情况告诉浜中,浜中又板着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是的。咱们下次就来探寻这个传说,怎么样?”

补陀洛国乃观世音菩萨所在之地。

观音净土的信仰,促使很多人从日本渡海去往传说中的补陀洛国。《今昔物语》中有记载:“僧迦罗急忙来到岸边,五百商人紧随其后。他们无计可施,只能遥向补陀洛世界念观音名号,其声非常虔诚。”

位于和歌山县东牟娄郡那智胜浦镇的补陀洛山寺,便是以补陀洛渡海而闻名的。寺中藏有描绘补陀洛渡海情景的曼陀罗绘画。

补陀洛山寺面朝熊野滩,自中世纪以来,寺中僧人就前仆后继地孤身划船,前往大海彼岸的补陀洛国。佛经中称,补陀洛国就是天竺。根据熊野补陀洛山寺的记载,从天文到享保年间,每个时代都有僧人乘独木舟出海,他们被通称为“渡海上人”。不过小船入大海,十有八九会一去不复返。渡海去补陀洛国的行为本来就与自杀无异。

熊野的补陀洛山寺中,就有近三十座渡海上人的墓。

到中世纪,补陀洛渡海都实行敕许制。战国时代,渡海的僧人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世道和现世的厌恶,以及对来世净土的信仰。渡海的首要目标是中国,所以从熊野出发的路线是从熊野滩开始,经四国沿海,穿越天草滩,往中国东海进发。不过,大多数渡海船都在中途沉没了,溺死几乎成了渡海僧人的必然命运。据说五岛列岛上就有许多补陀洛渡海僧人的墓。对这些人来说,渡海便意味着圆寂。

不过,补陀洛渡海并非熊野的专利。熊本县玉名市海岸也有相关遗迹。那里是从熊野滩出发的渡海路线的中途一站,这种信仰习俗也在当地保留了下来。京都府爱宕乡大原村也有补陀洛寺的遗迹。《平家物语》中记载,后白河法皇在前往寂光院的途中,“参拜了补陀洛寺”。另外,《东鉴》中记载,奥州平泉毛越寺内的吉祥堂佛像,是藤原基衡模仿补陀洛寺的观音像建造的。

出羽的月山也流传有补陀洛的名号。月山是修验道的道场,从月山山顶到西南的旧火山口壁一带是被称作“齐藤森”的山谷,山谷的深处名曰“西补陀洛”,而位于其东部的是“东补陀洛”。此外,相模镰仓的材木座海岸内侧也遗留有补陀洛寺的地名。

下野中禅寺湖畔、男体山山麓,有一座有名的二荒山神社。“二荒”一词有两种发音,其一和“补陀洛”相近,其二则与“日光”一致,所以二荒山别名日光山。

日光山神社收藏的汉文体书《补陀洛山草创记》中有如下记载:

神护景云元年四月十日,欲观上人绝顶,精进念诵二十七日,既而登顶。巡四十里,有一大湖。宿湖北岸,经行念诵,又欲登高顶,然深雪皑皑,雷吼震动,不得登顶,半途而返。下山入住湖畔本龙寺,历十四年星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