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5页)

“嗯——原来如此!哎呀,这个说法也十分有逻辑呢……”

“是吧?”

“二谷小姐怕是大错特错了呢!好不容易看破了汽车鸣笛所使用的心理诡计,也在文中被三郎指出来了,但估计是上了假诡计的当呢——而且听你说大雨伞我回想起来,文中提到丸茂是在商务公司工作了。果然,丸茂就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司员工呀——虽说有‘委以重任’这样的描述。哎呀,二谷小姐的丸茂是赛车女郎的假设,虽然非常独特,但可惜是错的。”

“可惜是错的。”

蒙特莱奥内·怜华稍显口齿不清地附和着。

“那么,既然否定了丸茂是凶手这一假设,三泽先生您所认为的凶手是谁呢?”

“可以说吗?”

“是的,请您不要顾虑。”

“哈、哈、哈。听了别吃惊啊。”

“我能接受。”

“凶手是沙耶加哟。”眼镜的银框泛着光,三泽断言道。

“哦哦,早早出现的意外的凶手三号!这次是事实上相当于女主人公角色的沙耶加。女主人公是凶手这个模式,实际上在小说中也是有一定的登场率呢。”

“嗯,确实是这样。”

“那么,请给出相关依据。”

“不得不说,在现阶段,最值得怀疑的其实是三郎。从上楼梯到呼喊众人之间有不自然的时间间隔,这点丸茂已经指出了。但是,三郎是视角人物。本格推理小说中,作为背景介绍的部分是不允许存在欺骗的,因此视角人物不可能是凶手。唯一的例外便是之前一之濑先生所说的,视角人物是多重人格者的情况,但我不赞同这个解释。”

“哦?又要反驳一之濑先生的推理了吗!”

桦山桃太郎满脸兴奋。

“此节目能够成为如今的‘国民热门节目’,是因为每届的谜面都有出人意料的展开,问题也是精心设计的。虽然出题者的真实身份尚不明确,但那位出题者应该不会在第十届,也就是这次节目里,把赌注押在多重人格这种粗糙的诡计上。”

“原、原来如此。出题者也是需要‘推理’的嘛。”

“因此,作为视角人物的三郎和丸茂,一般而言不会是凶手。要是那位小姐能够再慎重些做出解答就好了。刚指出那个人是凶手,立刻那个人便以视角人物登场,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呢!”

“确实呀。真想看看二谷小姐在解答完毕者的包厢里得知这件事的瞬间,可爱的小脸蛋因绝望而扭曲的样子呀。真期待节目最后播放的在包厢里偷拍的影片呢!嘿嘿嘿嘿嘿。”

“真、真是让人讨厌的主持人。你是施虐狂吗!”

“真、真抱歉!不知不觉就把真心话……”

“回到原来的话题。这位三郎跟事件完全没有关系吗?也并非如此。要是没有关系,发现鞠子的尸体后,应该立即呼喊众人,但他没有这么做。丸茂注意到了这段可疑的时间间隔。”

“但是,现阶段表示出这种怀疑的只有丸茂一个人吧。由于丸茂与三郎之间存在对立关系,丸茂为了牵制三郎而编造出怀疑的理由,这一可能性也无法否定吧?”

“这是丸茂编造出的理由?不,并非如此。”三泽摇了摇头。

“为什么呢?”

“因为在三郎自己的叙述中,也提到了他与事件有关系的证明。”

“三郎在叙述里提到了他与事件有关系的证明?有这种内容吗?”

“有哦。”

“在哪里提到的?”

“发现尸体之后的部分哦。‘我渐渐地冷静下来,便立刻行动起来,然后大声地呼唤楼下的众人’这里。”

“啊,嗯……”

“这里的‘行动起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到底是什么行动呢?——明明鞠子的尸体就在眼前,却突然关心起自身健康,开始做广播体操了吗?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嘛!”

“啊啊,这么说起来,的确……”

“不要装傻啊!明显很可疑吧!”

“但是我想先确认一下,三泽先生您是主张沙耶加是凶手的吧?也就是说,您的推理结论是三郎和沙耶加是共犯,对吧?”

“不,应该称不上共犯。我对法律仅略知一二,但共犯一说,要在犯下罪行的时候有两者合谋才成立的吧?如果三郎一开始就与沙耶加合谋的话,那到此为止的记述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不公平的了。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不知道,但是三郎想和沙耶加修复关系未果,之后一人来到四楼,惊愕地发现了鞠子的尸体,这些必须全部是事实。”

“嗯……”

“也就是说,三郎在此时‘行动起来’,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包庇某人。那么,三郎即使要冒自己被问罪的危险也要包庇的人,会是谁呢?除了深爱着的沙耶加之外,没有其他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