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第4/6页)

胡秘书笑了笑,镜片后的眼睛里一片温润:“梅书记和我都相信余总。梅书记曾说过,余总有好多次机会可以将清河鸭迁到更发达的地方,但你们还是留了下来。我们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辰山县,为了这方百姓!”

“嗯。”余思雅冲他笑了笑,“车子来了,我走了,谢谢胡秘书送我,有空下次再聊。”

胡秘书挥了挥手。

余思雅踏上了公交车,心情还是有些不平静。

这一路走来,虽然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好在一路都不孤单,一直有同志陪她共行,给与她全力的支持和帮助!

——

次日上午八点,清河鸭养殖场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十几个主要干部都坐在办公室里。

余思雅和冯主席坐在最上方的位置。

“人都到齐了,我宣布今天的会议开始。在讨论具体的事情之前,大家先看一份资料。”

林红旗立即将提前准备好的几份资料发了下去,让坐在临近的两个干部一起看。

这份资料有十几页,看完得花一定的时间。

余思雅也不着急,慢悠悠地捏着茶杯,等他们看完。

十分钟后,陆续有人看完了资料。

小李抬头疑惑地看着余思雅:“余总,日本的火腿肠生产线真的这么快吗?生产效率是咱们的好几倍?”

余思雅肯定地点头:“资料后面有详细的对比和说明。这是省机械厂的田主任分析出来的数据。”

不相信她,总该相信专业人员吧?

除了小李,就数施立平对这个机器最感兴趣:“余总,这种饲料生产加工生产线,咱们厂子能引进吗?”

余思雅目光扫了一圈,见大部分人都看完了资料,笑着点头:“今天我召集大家开这个会就是为了讨论这件事,要不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下面请大家看看田主任发回来的照片。”

林红旗马上将照片一一发了下去,请大家轮流查看。

照片上的机器锃光瓦亮,泛着银色的光泽,块头比他们的小机器大了好多倍,一台机器小的都要占地几平米,大的甚至这个会议室都装不下,上面有许多大家不认识的零件。

虽然在座的在机械方面都是外行,但只要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这些机器确实比他们厂子里半自动半手工的机器要先进得多。

施立平看得心头火热,将照片递给下一个干部后,率先举起了手,说:“余总,咱们什么时候能引进这样先进的机器?”

余思雅笑了笑:“不着急,你先听我说完。大家看过机器了,红旗,将报价告诉大家。”

林红旗将所有的照片收集了回来,按照编号排好,拿起第一张照片说:“大家看到了,这一台火腿肠生产线售价为38万元,不包括进口的税和运输的费用。这一台……”

她将所有的机器报价说了一遍,这些机器从三十万到四十万不等,最贵的还有一台五十多万。

加上税费和运输费用,整体的花销还要高一些。

听到这样恐怖的价格,原本激动不已的施立平也平静了下来,悻悻然地看着这些机器。

这么贵,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其他人的想法也差不多,不是不想要,实在是太贵了,他们要卖多少饲料,多少鸭子才能挣一台机器的钱啊。这一台机器都能顶他们集团几千人两个月的工资开支了。

只有几个特别了解余思雅的人猜到了她的心思。

要是没打算买,她何必大张旗鼓地开这个会?

冯主席苦笑了一下,压低声音说:“余总,你这步子也迈得太大了。”

余思雅一听就知道冯主席明白了她的心思,笑道:“冯主席,这不也是没办法吗?外资已经进来了,咱们不加油,迟早会被他们甩在后面。”

人太多,冯书记不好多说,叹了口气。

见大家都看完了,余思雅扬声道:“从年初,我就跟田主任谈好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为此,田主任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努力补习日语,终于在夏天出国。经过四五个月的考察和学习,他给咱们推荐了这几款机器,我准备采购十台机器。”

“余总,真的要买这么贵的机器吗?”丁舜举起手问道。

余思雅看了他一眼,认真地点头:“对,不光是饲料厂和火腿肠加工要引进更先进的机器。你们服装厂也要提高设备,不过目前因为资金和集团的下一步发展策略问题,先紧着食品加工厂和饲料厂。希望丁厂长不要在意,如果你发现了新的更好用的机器,也可以向集团申请更换新机器。”

丁舜连忙表态:“余总,集团是一个整体,发展好了,我们大家都受益,对于集团的这项决策,我没有意见。”

其他人听到这话都沉默了。

丁舜这个最该反对的都没意见,那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对?可要他们支持余思雅的决定,大家又不大愿意,四五百万元,这么大的一笔数字风险实在太大了。如果这些机器不能为他们厂子带来相应的效益,他们就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