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第2/6页)

余思雅想了一会儿,下了狠心道:“挪五百万出来,我要用。”

楚玉涛惊得钢笔摔到了桌子上:“余总,五,五百万都要取走吗?”

余思雅侧头看了他一眼,将田主任写回来的信递给了他:“你看看吧,我准备采购十套生产线回来。”

楚玉涛快速地浏览完信件,拧着眉不赞同地说:“余总,这些机器太贵了,买十台机器,几乎就要将咱们这一年的利润都给耗光,也未免太不划算了。这件事,你要不要再认真考虑考虑?”

他有这个顾虑很正常,五百万,毕竟不是小数目。

可余思雅心意已决,她年初就找上田主任,劝其出国,就是为了机器。没道理筹备了一年,也花了好几万块,到这个关头却说放弃。

“不用考虑了,这个机器我一定要买。”余思雅一口回绝了他的提议。

楚玉涛的性格就不善与人争论,对上强势的余思雅更是没话说。但他觉得余思雅这次的做法实在是太冒险了,他心里是极为不赞同的。

犹豫了两分钟,他硬着头皮说:“余总,目前这些盈余并不全在集团的账目上,还有将近一半的资金在各分厂的账目上。我这里短时间内没法将钱全部取走,要动这么多钱,得征求其他人的意见。”

余思雅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楚玉涛的搪塞之词,其实就是不想让她买。

对此,她没什么意见,集团不是她的一言堂,大家有意见很正常。

“好,你准备一下,元旦节这天回清河鸭养殖场,我会让林秘书通知丁厂长他们,除了王厂长因为太远赶不上以外,其他管理人员都回去开会,商讨这件事。”余思雅淡定地说道。

她一口气要花这么多钱,确实应该跟领导层开个会,征求征求大家的意见。

听到这话,楚玉涛松了口气,忙不迭地说:“好。”

他相信,集团里其他人会劝说余总打消这个冒险的念头。

余思雅看他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有些好笑:“你去忙吧,顺便将我叫一下林红旗同志。”

不到两分钟,林红旗匆匆从隔壁的办公室走过来:“余总,你叫我?”

余思雅颔首:“对,你安排一下,通知集团所有高层管理人员,元旦节那天上午八点,在清河鸭养殖场的会议室里开会,我有重要的事情宣布。”

林红旗怔了一下,连声说好。

——

1979年12月31号这天,余思雅就搭厂子里的顺风车回去了。

不过她没直接回红云公社,而是在辰山县下了车,准备去拜访梅书记。她已经好几个月没见过梅书记了,这次回来,正好有空,拜访拜访梅书记,打好关系的同时,也打听打听修路的进展。

年底公务繁多,梅书记正好在办公室里。

看到余思雅有些意外:“小余同志怎么这个点回来了?我以为你要等寒假才回来呢。”

元旦过后,只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是寒假了。

余思雅笑了笑说:“明天厂子里有点事,我提前一天回来拜访梅书记。”

“坐,尝尝咱们辰山县自己的茶。”梅书记笑着道。

余思雅端起来抿了一口:“还是熟悉的味道。梅书记,修路的事情有眉目了吗?”

提起这个,梅书记既高兴,又有点忧愁:“我跟高市长那边沟通好了,咱们两个地方一块儿向省里递交了申请。目前,省里同意了我们的方案,但在拨款上产生了分歧。省里因为财政不宽裕的原因,只肯答应拨20%的款,这样一来,资金就出现了缺口。”

“这样啊,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余思雅沉默了一会儿问道。

梅书记长叹了一口气说:“目前咱们跟省城那边商量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将路修窄一点,只修两个车道,够现在的车子用了,这样一来修路的资金将不成问题。

“两个车道,也就是说单向只有一个车道?如果有多余的车子,想超车怎么办?”余思雅不赞同,“梅书记,现在修路的资金缺口有多大?”

梅书记估算了一下:“预计还差二三十万元吧。小余同志,岳康县和省城都倾向于修窄一些,这样一来,大家都能少出一点钱。”

余思雅点头:“梅书记,我理解。现在各地财政都不宽裕,拿钱出来修路,对大家而言都是一个负担。可将路修好了,后面受益无穷。旁的不提,目前除了省城附近的某些路段,全省就没像样的公路,如果咱们能将公路修好了,以后车子但凡能从咱们这边走的,绕路都愿意从咱们这里走,这条公路走的人多了,以后公路沿线的县市村镇所生产的商品都能快速运输到别的地方,这对咱们几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很有好处。”

梅书记点头:“我明白,可岳康县虽然临近省城,也是跟咱们一样的穷县,没什么工业生产基础,一年的财政收入就那么点钱,让他们出钱修路真是太难了。这次也就省城牵头了,不然他们肯定是一分钱都不想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