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悦目:审美干扰镜提案风波纪实(第4/15页)

相貌识别干扰最激动人心地显示出:我们的大脑有一条特殊“线路”,专门对面孔进行视觉处理。我们看面孔和看别的事物不一样。另外,在我们进行的种种面孔视觉处理中,辨认面孔只是其中的一项,还有相应的线路专门识别面部表情,或者探测他人凝视方向的变化。

关于安有相貌识别干扰仪的人,一个有趣的特征是:虽然他们识别不出某个人的面孔,但是仍然说得出那张脸是否漂亮。我们请安有相貌识别干扰仪的人按照漂亮程度来排列照片,结果他们排列照片的顺序与其他人大同小异。研究人员使用神经抑制剂进行实验,找出了负责感知美丑的神经线路,从而研制出了审美干扰镜。

玛丽亚·德苏扎:

天下平等学生会在学生卫生健康办公室备有神经抑制剂程控头盔,并且为任何愿意使用的人提供审美干扰镜。你用不着预约,直接走进办公室就行了。我们鼓励所有的学生都试一试,至少试一天,看看有什么感觉。最初的感觉似乎有点怪异,任何人看上去都既不漂亮,也不丑陋,但过一段时间你就会意识到,它将对你的人际交往产生多么有益的影响。

许多人都担心审美干扰镜可能会使他们失去性欲什么的,但实际上,外表美仅仅是个人魅力的一小部分。无论一个人的相貌如何,更重要的是看这个人的举止言谈:他说什么,怎么说,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他的身体语言。还有,他对你的反应如何。对我来说,一个小伙子是否吸引我,其中一点就是要看他是否对我感兴趣。这就好像一条反馈回路,你注意到他在看你,接着他看见你在望他,于是你们的关系就从这里滚雪球似的发展起来。审美干扰镜并不改变这种情况。再加上还有整个外激素在起作用,审美干扰镜显然不会对这个产生影响。

人们的另一个担忧是:审美干扰镜会使任何人的面孔看上去一个样。这也是误解。一个人的面孔总能反映出他的气质,如果说审美干扰镜会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使这种反映更清晰了。到了一定的年龄,你就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这种说法你知道吗?有了审美干扰镜,你就会真正理解这个说法是多么正确。有些面孔瞧上去真的很平淡,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在传统意义上俊俏的面孔。这些面孔一旦失去外在的美,就会变得索然无味。而那些富有个性的面孔却和从前一样好看,甚至更好看,就好像你看到的是它们更本质的东西。

有人还问到是否要强制执行。我们不打算这样做。的确,有一种软件可以通过分析眼动模式来识别一个人是否安有审美干扰镜,但这需要大量的数据,再说校园安全摄像机也监测不到距离过近的东西。另外,人人都不得不安上摄像机,并且共享数据,这虽然是可能做到的,但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认为,人们一旦试用了审美干扰镜,就会亲身体会到它的益处。

塔玛娜·莱昂斯:

瞧一瞧吧,我真漂亮!

多么开心的一天。今天早晨我一醒来就去照镜子,就好像过圣诞节的小女孩似的。可是,仍然什么都没有发生,我的面孔看上去依然平庸。随后,我甚至(笑了起来)偷偷溜到镜子那里,想给自己一个惊喜,但还是不起作用。于是,我有点失望了,要知道我产生了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

但今天下午,情况变了。我和艾娜,还有同宿舍的几个姑娘一道出门去。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我已经关闭了审美干扰镜,因为我想先适应一下环境。我们来到校园另一边一家我以前没有去过的小吃店。我们坐在桌子边聊天,我一边聊一边东张西望,在没有审美干扰镜的情况下观看人们的相貌。随即,我看见一个姑娘望着我,我心里想:“她长得真漂亮。”接着,(笑了起来)听起来挺傻的,我意识到小吃店的这面墙是一面镜子,我在瞧自己!

我无法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一种难以置信的轻松感油然而生。我忍不住笑个不停!艾娜问我怎么这么开心,我只是摇了摇头。接着我朝卫生间走去,想照照镜子,好好地端详自己。

这一天过得真快活。我真的喜欢自己的相貌!这一天过得真快活。

彭布列顿大学的一次学生辩论会:

以貌取人当然是错误的,可是这种“盲目”不是答案。教育才是。

审美干扰镜既带走坏的东西,同时也把好的东西带走了。只要存在歧视的可能,审美干扰镜就不起作用。它彻底阻止你识别美。在很多时候,瞧一副漂亮的面孔并不会伤害任何人。审美干扰镜无法让你区分美与丑,而教育则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