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悦目:审美干扰镜提案风波纪实(第2/15页)

其他标准与面孔大小有关。我们往往被那些大小接近平均值的面孔吸引。这显然取决于你属于哪一类群体,但是接近平均值通常显示出基因健康。对人们一贯觉得具有魅力的平均值只有一种偏离,那就是对第二性征的夸张放大。

就本质而言,审美干扰镜就是使人对这些标准缺乏反应,仅此而已。审美干扰镜对美的时尚或者文化标准并不是视而不见。尽管你也许不会注意到涂着黑色唇膏的漂亮面孔与平庸面孔之间的差别,但如果黑色唇膏是时尚,审美干扰镜不会使你忘掉它。如果你周围人人都讥笑长着大鼻子的人,那么你也会效仿。

由此可见,审美干扰镜本身并不消除相貌歧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能做的只是使不同的相貌平分秋色。它消除内在的偏好,即先入为主的相貌歧视。这样一来,教育人们不要以貌取人就不会面临太艰巨的斗争。理想的情况是:从一个人人都已接受审美干扰镜的环境入手,然后再推广并实现不以貌取人的风俗。

塔玛娜·莱昂斯:

这里的人老是问我,在塞布洛克学校上学,安着审美干扰镜长大是什么感觉。说实在的,当你年轻的时候,这并不重要。要知道,就像人们说的那样,无论你伴随着什么长大,对你来说似乎都是正常的。我们知道有些东西其他人看得见,我们却看不见,但对这些东西我们只是感到好奇而已。

比如说,从前我经常和朋友们一块儿去看电影。我们试图识别出电影人物中谁长得漂亮,谁长得平庸。我们声称说得出来,可实际上单看外表却说不出来。只有根据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来判断。你知道,主角比配角肯定要长得好看些。这并不是百分之百正确,不过,如果你看的是那种主角长得不漂亮的电影,你通常都会知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东西就开始给你带来烦恼了。如果你和别的学校的人待在一块,就会觉得自己怪怪的,因为你安有审美干扰镜,而别人却没有。并不是任何人都觉得这东西有什么大不了,但它却提醒你,有些东西你是看不见的。于是你开始找你的父母闹,因为他们阻止你看到真实的世界。不过,闹也没用。

塞布洛克学校创始人理查德·汉密尔:

塞布洛克学校是我们家庭合作社发展的产物。想当年,我们大概有二十多户人家,都想建立一个基于共同价值观的社区。我们召开了一个会议,讨论是否可能为孩子们建立一所不一样的学校,会上一位家长提到传播媒介对孩子们的影响。每一位家长的孩子都要求做美容手术,变得像时装模特那样漂亮。做父母的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总不能让孩子们与世隔绝。孩子们生活在追求外表形象的文化氛围里。

那时,对审美干扰镜的最后一波法律挑战尘埃落定,我们便开始谈论审美干扰镜带来的可能性。我们把它看作一次机会: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不以貌取人的社会里,情况会怎么样?如果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抚育孩子,情况又会怎么样?

学校刚刚建立的时候,只招收合作社内部家庭的子女。但其他学校开始传播这个消息,于是没过多久,人们就开始询问,如果他们不加入合作社,他们的子女是否也可以就读这所学校。最终我们把它建成了一所私立学校,与合作社分离,招生条件之一就是孩子在校期间,家长必须接受审美干扰镜。如今,一个审美干扰镜社区已经建立起来,这完全归功于我们学校。

雷切尔·莱昂斯:

塔玛娜的父亲和我经过反复考虑才决定送她到那儿读书。我们咨询了社区的人,发现我们挺喜欢他们的教育方式,不过说真的,访问了那所学校之后我才终于下定了决心。

塞布洛克学校的学生中相貌畸形的人数超过正常水平,如骨癌、烧伤烫伤留下的痕迹和先天缺陷。他们的父母送他们到这儿来读书是为了避免他们受别的孩子排斥,这果然有效。我记得第一次访问学校的时候,一个班的孩子们,全都是十二岁,正在选举班长。选出的班长是一个女孩,一边脸上长有烫伤的疤。但那女孩显得从容自在,在孩子们中间很受欢迎。要是在别的任何一所学校,孩子们很可能会排斥她。当时我想,这就是我希望我女儿成长其中的环境。

女孩子们总是被告知,她们的价值和她们的相貌密不可分。如果她们长得漂亮,她们的成就就会被夸大;如果她们长得平庸,她们的成就就会被贬低。更糟糕的是,有些女孩得到这样的信息:她们可以纯粹靠相貌生活一辈子,于是她们压根儿就不去发展自己的智力了。我想让塔玛娜远离这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