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首征沙漠最后一战:大漠深处的丧钟(第4/4页)

据史载:

(朱元璋)且以后妃不能耐暑,况北狄但知食肉饮酪,敕中书省臣:务使饮食居第适宜;若其欲归,当遣还沙漠。

去留随便!待之极为宽厚。

后来朱元璋还当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将买的里八刺遣返释放回了老家漠北。

受到优待的并不仅仅于元廷皇室,朱元璋更关注蒙古平民,派遣使者诏谕北元宗室以及蒙古部落军民:

朕既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

各民族都是一家,我们都是中华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

自然,其目的也很明显,就是为了彻底熄灭那几粒火种,朱元璋直率、大度地宣布:“北元嗣君、买的里八刺之父爱猷识里达腊如能归附,当效古帝王礼,俾作宾我朝”北元官吏能倾心来归,“不分等类,验才委任”;其宗伯王驸马部落臣民能率众来归,“当给换印信,还其旧职,仍居所部之地,民复旧业,羊马孽畜,从便牧养。”

是啊,大家各安本份,岂不天下太平?

其实这与大军出动都是一个目的,只不过手段不同,这叫“软硬兼施”、“刚柔相济”,大炮轰完了,再给对手送去梦中的黄油,敌人还能不俯首称臣么?

那么,朱元璋的“大棒揍完了,再加牛肉”之手段能否奏效?

很遗憾,如同“对牛弹琴”,丝毫没有动摇北元逃亡皇帝与王保保的继续抗战到底决心,就连辽东纳哈出也对朱元璋递过来的橄榄枝不理不睬,看来战争还要继续。

明、元之间的决斗还要再次开锣,这擂台上下的拳手们就依旧需要流血,最可怜的是拳台左右之无辜观众——汉蒙各族百姓:他们却要被迫购票入场,付出的不仅是财物金钱,还有他们自己的滴滴鲜血,更需赔上出生之后仅能有一次的宝贵生命!

战事没完,笔者的笔头便没法停止,这闲侃战事的白话史书还要继续写下去,不过,人家拳台歇锣中场休息,写书的也要喘口气不是?借用一句老水词儿: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卷收尾,奉献给朋友一支散曲,用来描绘实地考察古战场时的感觉:

扯几把云彩做锦被,捧几把月光铺床帏,摘几朵花儿付流水,哼几声曲儿涮酒杯。

低头荒草藏枯骨,侧耳天边哭冤鬼!人都说,方圆百里古战场,难猜测,地下三尺埋着谁?右一座将军墓,左一方古战垒,铁甲早就冷透,篝火不见余灰,漫天黄沙寻不见,似闻遥遥号角吹!

满眼黄叶碎,片片小民泪,功业挂上了松枝,豪气刻成了石碑,血染的王侯公爵位,如今依旧腥味飞!皇帝做成了腊肉,定陵长满了茅苇,空荡荡几句万岁,哪里再寻余威?只赞叹:紫金山陪伴紫禁城,南北二京好风水!

拨去浮土,下面黝黑,这才明白:说什么千秋功罪?都化做了上等好肥!

——第一卷完

子金山歇笔于2010年4月19日凌晨

成品168*234上25下26订27切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