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盗国之路(第6/8页)

现在,汉朝都亡了,国玺当然要交出。王太后不想交出,王莽当然可以抢,但不能自己来抢。那么,派谁去抢比较好呢?王莽立即就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王莽的堂弟王舜。

一直以来,王舜都是王莽和王太后打交道的中间人。王莽之所以选定王舜,是因为王太后特喜欢王舜,对他也绝对信任。但是这一次,王太后终于把王舜看透了。当王舜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就知道他为什么而来了。

但王太后什么都不说,就等王舜开口。

果然,王舜一开口,就索要玉玺。王太后一听,破口大骂道:“你们这帮忘恩负义的家伙,享受国家的恩惠,还要做出无耻的行为,抢夺政权。这种人,就算死了,猪狗都不愿来啃你们的尸体。”

王舜没有反驳,只是安静地听着。王太后接着骂道:“王莽都建立新王朝了,国家历法、制度都改头换面了,为什么还要索要一个小小的玉玺,自己刻一个不就得了吗?”

王太后骂到点子上了。王莽想刻玉玺,多少个都不是问题。可是王莽却不找人刻印,这是为啥呢?

事实上,如果能刻章,王莽就不会麻烦王舜了。问题是,皇帝玉玺不能随便刻呀!很简单,王莽的新王朝,不是抢来的,而是通过禅让得来的。既然这样,玉玺也得交出来。如果不交出,禅让就成了假的。

所以无论如何,王莽都必须哄王太后把玉玺交上去。但是看王太后这脸色,王舜想哄人,那就是胡扯了。

王太后好像骂得还不过瘾,最后,她又抛出一句狠话:“只要有我在,你们就别想打玉玺的主意。我一个老寡妇,就算没力气,可谁要来抢我的东西,我就跟他拼了。我就是让玉玺陪我埋入土里,也不会交给你们这帮烂人。”

王太后骂完,就痛哭流涕。活了将近八十岁了,老太婆从来没这么伤心欲绝过,旁边侍从看着,也全都陪着流眼泪。

此时,沉默良久的王舜也伏地嗷嗷地哭起来。王舜哭得比王太后还悲惨,仿佛不是他来抢人家东西,而是人家要抢他命根子似的。

王舜哭一阵,停一阵,又哭一阵,像天上的雨,哗啦啦地没道理地下。

王舜哭完,抬起哭肿的眼睛,对王太后说:“王太后骂得我无话可说。但是,王莽一定要把玉玺弄到手,不然绝不罢休。在这里,我只想善意地告诉王太后,您有能力一直这样跟王莽干到底吗?”

看着悲伤诚恳的王舜,激动的王太后突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是啊,她这个老太婆,骂骂人过过嘴瘾就罢了。如果真要把王莽逼急了,你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呢!

一想到这里,王太后的眼泪就又出来了。她从怀里掏出玉玺摔在王舜面前的地上,叫道:“我都是快要死的人了。也没机会看到你们兄弟被砍头的那天了。如果你觉得这东西不是个祸害,就大胆拿去吧!”

王舜默默地从地上捡起了玉玺。轻轻地他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王舜以无比沉重的心情把玉玺交给了王莽。王莽脸上像快乐的海洋,洋溢着兴奋的浪花。

王莽仿佛看到,暮日已经落山,明天早上照耀天下的,将是一轮崭新的充满朝气的红日。

四 全民公敌

自刘邦开国以来,汉朝立国已有二百一十五年。两百多年的江山基业,就这样无声无息、莫名其妙地落入了儒家实践家王莽手中。

在儒家思想集团里,王莽是一个典型的激进主义者。这个早年丧父孤助无力的穷家子弟,几十年如一日地忍辱负重,玩弄权术,就为了这一天。

他的这一天,就是光耀儒家思想,用双手去完成儒家眼里的理想国。或许在他看来,汉朝就像一艘在大海上漂泊多年的大船,现在却陷入了泥潭。王莽作为帝国的新舵手,首先就是开拓新航向,驶向理想的彼岸。

于是,王莽一上台,就着手社会政治改革。

人世间所有事业,都是思想在前,行动跟后。所以,要了解王莽的改革行动,就必须了解左右他大脑里的儒家信念。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思想的黄金时代。但是,在那个思想大碰撞的时代,最后成为社会主流的,只有四家思想。它们分别是儒、道、法、墨。

在这四大家中,道家是遁世主义者,认为世界太乱,人心太坏,人要拯救世界,必须先从拯救自己的心开始。人拯救自我,必须逃出纷乱的时世,寻着古人的足迹,去江湖逍遥。

墨家则认为,世界太乱,主要是因为缺少爱,所以大家要兼爱。为了兼爱,墨家信徒从来是严于律已、宽于待人,典型的苦行僧主义者。所以,墨家总以努力工作的大禹为榜样,为了拯救天下苍生,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