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盗国之路(第5/8页)

做完这一切,王莽心里还是虚。这时,这个天才的权术家突然想到了一招。等死不行,送死不行,不如去求老天爷帮帮忙,或许会有所转机。

于是,王莽就抱着三岁的皇太子刘婴,率领百官,每天都跑到郊外的皇家祖庙祈祷。就在祈祷会上,他发布诏书,诏告天下,说他拼死拼活不是为了自己当皇帝,而是保护皇家祖业。

稳定压倒一切。王莽这招就是要先稳定天下骚动。同时,王莽还特意派人向全国各地传达,警告各郡不要乱动,皇帝还是刘婴的,安汉公不会抢他的。

退位自保,这是一条明智的退路。除此之外,王莽别无他法。

但是,就在王莽举目无望时,前方传来一条天大的好消息——汉朝中央军在陈留郡遭遇翟义的起义军,并一举击败对方。翟义被捕,已经五马分尸,刘信逃亡,不知踪迹。

汉朝中央军干掉翟义后,调军回头,直奔赵朋等另外一支造反军。王莽已经派出一支军队前往招呼赵朋,当中央军赶到时,汉朝两支正规军形成前后合击之势,一下子就把赵朋造反兵夹死了。

两个月后,汉军消灭起义军,各郡县治安秩序陆续恢复。

王莽仿佛做了一场噩梦。曾经要崩溃要发疯的他,突然又信心满满。他十分得意地认识到了,起义军是不足惧的,王莽还是很强悍的。汉朝就像他手心里的猎物,只要他不放手,谁也别想来抢走。

于是王莽疯狂反扑。首先,他派人到翟义故乡,把翟义老爹即倒霉的前丞相翟方进坟墓及祖宗坟墓全挖了,诛三族。然后下令,把翟义及赵朋两支起义叛军的尸体全部搬到路旁,插上木牌,警告造反者不得好死。

终于出了胸口的恶气。这时,王莽突然想起了那个幸灾乐祸的王太后。老太婆可能认为,王莽活不过今年了,没想到会是今天这个结果。隔岸观火,那是要付出代价的。王莽决定整整王太后。

这时,各郡不断有祥瑞报来,重要的有石牛和仙石两样。王莽叫人把这两样东西运往长安。然后他就给王太后上了一道奏。

奏书很长,大约意思就是:自起义军被灭后,汉朝到处都有祥瑞出现,都是冲着他安汉公来的。天意当前,他怎么能违抗呢?所以从此之后,我不再用摄政称号。我的所作所为,可以跟周朝的周公媲美。又所以,汉朝政权先由我打理,等到刘婴满二十岁举行加冠礼时,我再原样归还他就是了。

王莽的刀,就要顶到王太后的脖子上了。

事情还没完。不久,又有满天的祥瑞纷纷冒出。这时,所谓的祥瑞就更露骨了,都是公开说,上天授意要王莽当皇帝。

于是,王莽把收集来的各种真真假假的祥瑞派人交给王太后过目。并且毫不隐晦地告诉老太婆,王莽要当皇帝,是铁定的了,您看这事怎么办?

王太后彻底沉默了。天要打雷,王莽要当皇帝,王太后只好同意了。

公元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一大早,王莽先去高祖刘邦庙前祭祀,举行皇帝加冕礼,带上王冠。接着,他回到未央宫,发布以下文告,大意如下:

一直以来,汉朝发生的各种祥瑞,都是神灵们以特殊的方式要把天下全数托付给我。在这些神灵中,就有高祖刘邦。在天意面前,我怎能违背。所以,我决定于十二月一日正式登基,建立“新王朝”。

这就是传说中的——禅让。

禅让的核心技术无非两样:民意与礼贤。多少年来,王莽兢兢业业,无非就是为制造自己贤能的表象与收集对自己有利的民意而忙活。而他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今天所谓的禅让。

禅让,在儒家思想里,是最理想的政治模式。自孔子以来的儒家知识分子,都特别推崇尧舜这两个禅让制度的发明人和继承人。儒家为什么推崇禅让制度?他们从来就坚定地认为,皇权是公共权力,应该属于治世之能臣,而不是一家一姓之私有产物。

王莽是儒家大师,他不但继承了儒家的核心思想,而且身体力行地去推广儒家政治思想,竟然还成了儒家实现其理想的第一人。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王莽不是无耻的权术家。在骨子里,他是天下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一个为伟大理想而不择手段的人,不能在他身上套上道德的咒语。

所以王莽又认为,王太后要支持他,而不是一味顽固,不识时务。

王太后表面上同意王莽当皇帝,但她手里还握有一件很重要的东西,王莽伸手向她要,老人家就是不肯给。那个东西实在重要,如果没有他,王莽永远只能当假皇帝。其实,那个玩意一点也不神秘,它就是——皇帝的玉玺。

曾记否,当年刘邦入咸阳,秦王子婴献出秦始皇使用的玉玺。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即用其玺,并把它当成国宝代代相传,就传到了王太后手里。王莽摄政,汉朝未立皇帝,王太后暂时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