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第8/9页)

事实上,陈汤部队开进康居境内时,郅支单于就知道大事不妙,想都没仔细想,拔腿就跑人了。然而,当他跑出单于城时,突然发现,该往哪里跑呢?

投康居国?他在康居国杀了那么多人,人家早把他恨得咬牙切齿了,投那等于送死。康居国都不能去,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于是乎,郅支单于这才发现,逃是死,不如回城死守,与汉军拼个鱼死网破。

除了死拼,别无他路。郅支单于只好折身回城。但是他又坐不住,先派使节去探个口风。听汉使那口气,似乎挺和善,这时,郅支单于想了一记妙招。

这记妙招,就是拖。郅支单于认为,陈汤劳军远征,玩不起持久战。如果拖住陈汤,不给他开战的借口,等到汉军粮食供应不上的时候,再战场上见吧!

拖一天,算一天;如此算下去,只要拖个一年半截,不要说开战,汉军可能都不用开战了。那时,说不定西域就是他们的坟场,不是渴死,也饿死大部分了。

妙,的确妙。

至于怎么拖,郅支单于自然想了法子。他的办法就是,让匈奴和汉使在两地来回跑,谈一些无关重要的细节,瞎忙活。这样,一来二去,谈判谈了几次也没实际性进展。这时,陈汤发现郅支单于露出的狐狸尾巴了。

陈汤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郅于单于认为彼此智商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那他就算是玩完了。最保守的估计就是,俩人都是狡猾的狐狸。既然双方较上劲了,就没有最狡猾,只有更狡猾。

陈汤马上就以事实告诉他,在这个战场上,谁才是更狡猾的狐狸。在陈汤看来,亏郅支单于那脑袋灵光,竟然想出一个“拖”字战术。要知道,汉军四万人马千里迢迢地跑来,肯定不是白来的。不过,要拖也可以,关键看陈汤傻不傻、同不同意。陈汤懒得开口了,他只用行动回答。

此时,陈汤看到,汉使跑了几次都没看到郅支单于亲自出马,或者派个有头有脸的人来会见他们。这摆明了就是玩忽悠。既然这样,那就一起忽悠吧!

这一天,陈汤把匈奴使者召到面前,大声骂道:“我们大老远过来,等了这么久,粮食都快吃完了,恐怕都不够回程的路吃了,你们单于竟然还不派个够级别的人来见我们,他到底想干啥?!”

粮食快没了,这个信息很重要。陈汤故意这样告诉单于,只有一个想法,以此为鱼饵,稳住郅支单于,让他主动出来挑战。那时候,想不干架都不行了。

此次出征,陈汤是干嘛来的?他不是出来吹风的,是来找架打的。不打架,不杀人,就不能建功立业,扬名千古。所以,他必须引诱郅支单于上钩。

正如陈汤所料,大鱼已经上钩了。

陈汤放话的第二天,汉军向前挺进,停在了距离单于城的三公里处。他远远地朝单于城望去,那城上彩旗飘扬,隐约可见全副武装的士兵来回巡游。在城下,骑兵正在演习,杀气弥漫。在单于城的两角,匈奴已经布阵。

万事俱备,只欠喊打。

匈奴兵首先发起了攻击。一百号匈奴骑兵在单于城下演习,城上的匈奴兵就放声呐喊,对汉军叫阵。他们的口气特别嚣张,高喊:有种的就放马过来!陈汤像耳聋似的,眯着眼睛微笑着看着他们,仿佛一个优秀的猎手,观看着猎物最后的疯狂。

见陈汤按兵不动,原先聚集单于城下演习的那一百号骑兵突然向汉军军营奔袭而来。

陈汤仍然一动不动。匈奴那一百号敢死队员犹如发狂般的疯狗继续冲来。然而,当他们即将冲到汉军面前时,吓得全部勒住了马。

原来,陈汤早有准备。汉军的强弩兵,已经全部搭箭上弦,正瞄准着他们。

来吧!看你的马刀快,还是我们的飞箭快。匈奴敢死队害怕了。他们稍愣了一下,立即调头,撤。

匈奴兵一撤,陈汤就命令强弩部队持箭出营追赶。他们追到单于城下,立即向城下的匈奴兵放箭。匈奴兵只得向城里撤,闭城不出。

这时,陈汤和甘延寿出来说话了。

陈汤准备发起总攻的号令,他将联军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开凿洞穴,把单于城上的射击孔堵住;一部分持盾牌在前,保护强弩部队;最后一部分,就是强弩部队射杀城上守军。

布置好这一切,陈汤于军前叫道:各就各位,一切以鼓声为信息。鼓声一响,立刻扑向单于城!

总攻开始了。汉军的强弩部队首先搞定了城上的守军。单于城上的匈奴顶不住铺天盖地的飞箭,全部溃散。但是,要攻进单于城很不容易。狡猾的郅支单于在城外设立了两层坚固的木墙。要杀上城去,必须先跨过那道顽固的木墙。

然而很快的,陈汤就从技术上解决了这一难题。木墙是吧?能挡箭,能拦马,那请问,能玩得过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