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三 · 滦 阳 消 夏 录 三(第26/28页)

后聂每上墓,必携饮食纸钱祭之,辄有旋风绕左右。一岁,旋风不至,意其一念之善,已解脱恶趣矣。

注释

曛(xūn)黑:日暮,天黑。

檀越:梵语音译。施主。

刺促:惶恐不安。

译文

何励庵先生又说:有个姓聂的朋友,前往西山深处上坟回来。天冷日短,暮色临近。因为害怕有老虎出没,跌跌撞撞尽力赶路。远远看见山腰里有座破庙,急忙奔了进去。

这时天色昏暗,听到墙角有人说话道:“这里不是人呆的地方,施主赶紧离开。”聂某以为是和尚,就问:“师父为什么在这暗地里坐着?”答:“佛家不说谎话,我其实是吊死鬼,在这里等替身的。”聂某吓得毛骨悚然浑身发抖,过了一会儿说:“与其死于虎口,不如死在鬼手里,我今天就和师父一起住宿了。”鬼说:“不走也可以。但是阴间和阳世路数不同,您受不了阴气的侵袭,我受不了阳气的烘烤,靠近了你我都不得安宁。我们各自占据一个角落,不要互相靠近好了。”聂某远远问他吊死鬼为什么要找替身,鬼说:“上帝爱好生命,不愿看到人自己伤害自己的性命。像忠臣尽节,烈妇保全贞操,这虽然也是意外的横死,但和寿终而死没有什么区别,不必等替代者。那些因为情势紧迫困窘,没有求生之路的,冥官则同情他是出于不得已,这样的死者也交付转生轮回,仍然核查他的生平,让他依照善恶接受报应,也不必等替代者。倘若有一线的希望可以活命,只是因为小小的愤恨就不能忍受,或者用自己的死连累别人,逞一时的暴戾之气,轻率地上吊自杀的,那么就大大地违背天地降生万物的本意,所以一定要让他等待替身,以示惩罚。因此有的鬼魂滞留在阴间,动不动就是百年之久。”聂某问:“不是有引诱人相替代的吗?”鬼说:“我不忍心这么做。凡是人上吊,为节义而死的,魂从头顶上升,死得很快。为愤恨嫉妒而死的,魂从心脏往下降,死得缓慢。没有断气的时刻,血脉倒涌上来,肌肤好像一寸寸都要裂开,痛得好比一刀一刀在零碎割,胸腹肠胃里如同烈火焚烧,无法忍受。像这样要过十来刻,形与神才分离。想想这样的痛苦,所以看见上吊的人就要阻止,让他赶快回头,还肯去引诱他吗?”聂某说:“师父有这样的念头,自然一定要升天。”鬼说:“这个不敢妄想。只是一心一意地念佛,希望忏悔罢了。”不久,天要亮了,聂某再问,对方不说话了,仔细看,什么也没有了。

后来聂某每次上坟,必定携带饮食纸钱祭奠这个鬼,每次也总有旋风围绕左右。有一年,旋风不来,料想这个鬼因为一念之善,已经脱离地狱了。

王半仙尝访其狐友,狐迎笑曰:“君昨夜梦至范住家,欢娱乃尔。”范住者,邑之名妓也。王回忆实有是梦,问何以知。曰:“人秉阳气以生,阳亲上,气恒发越于顶。睡则神聚于心,灵光与阳气相映,如镜取影。梦生于心,其影皆现于阳气中,往来生灭,倏忽变形一二寸小人,如画图,如戏剧,如虫之蠕动。即不可告人之事,亦百态毕露,鬼神皆得而见之,狐之通灵者亦得见之,但不闻其语耳。昨偶过君家,是以见君之梦。”又曰:“心之善恶,亦现于阳气中。生一善念,则气中一线如烈焰;生一恶心,则气中一线如浓烟。浓烟幂首,尚有一线之光,是畜生道中人;并一线之光而无之,是泥犁狱中人矣。”王问:“恶人浓烟幂首,其梦影何由复见?”曰:“人心本善,恶念蔽之。睡时一念不生,则此心还其本体,阳气仍自光明。即其初醒时,念尚未起,光明亦尚在。念渐起,则渐昏;念全起,则全昏矣。君不读书,试向秀才问之,孟子所谓夜气,即此是也。”王悚然曰:“鬼神鉴察,乃及于梦寐之中。”

译文

王半仙曾经拜访他的狐精朋友,狐友迎着他笑道:“你昨夜做梦到了范住家,快活成那样。”范住,是镇上的名妓。王半仙想了想确实做过这样的梦,问狐友怎么会知道。狐友说:“人秉承阳气而生,阳气惯于往上升,阳气升腾就常冒出头顶。睡着的时候精神凝聚,灵光与阳气互相映照,像照镜子一样。梦因心意而生,影相就在阳气中显示出来了,来来往往生生灭灭,都能倏忽变成一二寸高的缩微形象,像图画,像演戏,像虫在蠕动一样。即使是不可告人的心底秘事,也会百态毕露,鬼神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狐精中通灵性的也能看得见,只是听不到缩微的人物说话声音而已。昨晚偶然路过君家,恰好观赏了君的美梦。”狐友又说:“心中的善恶,也反映在阳气里。产生一个善念,阳气中就像射出一线烈焰;产生一个恶念,阳气中就像喷出一缕浓烟。浓烟罩头,顶端如果还有一丝光亮,表明此人是畜生道中的人;若连一丝光亮也没有,表明此人是地狱里的人。”王半仙问:“恶人浓烟罩头,梦影还怎么能够出现呢?”狐友说:“人心本来是善良的,被恶念所遮蔽。熟睡时一念不生,良心还其本来面貌,阳气仍然是光明的。就是恶人刚睡醒时,恶念还没兴起来,光亮也还存在。恶念越多就越昏暗,恶念全部活跃起来就全部昏暗了。君不读书不知这个道理,可以去问问秀才,孟子所说的夜气指的就是阳气。”王半仙惊恐地说:“鬼神的鉴察,竟然能管到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