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武林盟主(第9/20页)

朱棣看了一眼,都是早已知道的资料,而且布上还画错了两三个地方的位置,心想这种东西不知出于那个无学问的阉人手笔,那能算得上什么重要消息?不禁暗怪道衍和尚小题大做,这种时候还带个望之生厌的阉人来烦自己,于是他虎目一瞪,转向道衍和尚道:“就这样?”

道衍和尚微笑道:“就这样,就是这件宝物。”

朱棣不禁为之一怔;他熟识道衍和尚已经十五年了,自从洪武十八年朱元璋为诸子选主录僧时,道衍便跟他到了燕京,很快就成了他最重要的智囊。十五年来两人的互动,使朱棣相信道衍带这个小宦官来见自己必有深意,但他听道衍说“就是这件宝物”时,心中确实不解,不过他仍耐着性子打发那吴贤,对侍卫张景一道:“景一,这位吴公公不辞千里来送信给俺,你先带他下去好生歇着,明日俺有重赏。”那吴贤千谢万谢,磕了头爬起身来,看得出行动仍有不便,起身时痛得出了声,想来在南京受的责罚还不轻。

待张景一带走了吴贤,道衍和尚便把那张白布摺起。朱棣道:“这块白布一文不值。”道衍和尚道:“不错,可吴贤的一句话价值连城。”朱棣道:“那句话?”道衍道:“南京城里军备薄弱。”朱棣道:“这个俺早就知道,咱们埋在南京城里的朋友还少么?问题是咱们要先过了眼前这一道防线,才能下南京呀。”

道衍的脸上流露出诡异的笑容,他一面从袖中拿出一卷纸轴,一面淡淡地道:“未必,咱们可以绕过山东,直下沛徐。”

朱棣眼中突然射出精光,他一把抢过道衍手中的纸轴,展开一看,果然是道衍亲自绘制的长幅地图。地图画得十分简单,但图上河川城池位置正确。朱棣将图挂在墙上仔细看了,只见图上画了四条河,黄河、淮河、长江,还有南北的大运河;燕京东有永平西有保定,这是燕军的兵力线;德州东有济南西有真定,这是南军的兵力线;在德州之南,图上点出了几座重要城池:沛县、徐州、淮安、扬州,最后用朱砂笔在长江之南画了一个圈儿,标明“京师”。

道衍法师盯着那张地图,一双三角眼中射出征服的慾望,这时的道衍已经没有一丝佛门弟子的气质,流露出来的是睥睨天下的野心,十足的一个造反者。

他指着南北那两条兵力线,对朱棣道:“靖难已经两年多,基本上两军便在这两条线之间打打杀杀,燕军胜多败少,但终难跨越。殿下大军中有蒙古铁骑朵颜三卫,可令其为先锋绕过德州,从东阿、东平直下兖州,攻沛县,只要大军过了这一道防线,南方各城池的朝廷兵力皆不坚强,燕军可以长驱直下扬州。殿下,您的大军到了扬州,就可以准备渡江直取京师了,何必在河北山东跟那铁铉、盛庸、平安这几人缠斗不休?”

朱棣没有答话,只是盯着那幅简单的地图,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珠不停地转动。道衍知道他正在盘算如果燕军绕道南下,盛庸他们会如何反应,这事在未见朱棣之前,道衍已经想过,但他有自知之明,自己虽然谋略过人,但毕竟不懂兵法,尤其是实际战术上的运用更是一窍不通,便耐性地守在地图旁,等候朱棣评估得失。

过了一盏茶时间,朱棣终于踱回座位,挥手请道衍也坐下,然后道:“和尚呀,这条计虽然冒险,还是使得啊。”道衍大喜道:“愿闻其详。”朱棣道:“这发奇兵绕过真定、德州、济南的做法应可以试试,说不准还真行得通,但问题是要能抓准盛庸发觉了以后会怎么做?”道衍道:“他会赶忙发兵从后面追你。”朱棣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盛庸如果善用兵,他有两个做法,一是发兵南下来追,另一是遣一支精骑北上直攻燕京。如果他动得快,俺的大军还没有到徐州,盛庸或平安的骑兵已到燕京城下,燕军将陷入进退皆难的局面,这就是俺要先想清楚的事。”

道衍不懂行军作战之事,但是在大局的策略上极有见地。他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沛县、徐州道:“盛庸如果出兵北攻燕京,目的乃是要牵制殿下的大军南下。但若燕军打得够快,盛庸还来不及出兵,咱们已下了沛县、徐州,那时他便会判断殿下您是不会回头了,他也便不会再发兵北上攻打燕京?”

朱棣道:“很难说。俺担心的是咱们南下深入,不但回不了头救燕京,还可能被困在黄淮之间挨打。”

室中一时之间静了下来,道衍在地图前踱来踱去,忽然打破沉寂,冲着朱棣问道:“殿下,还记得你曾去大宁取兵,留下燕京城让李景隆围攻,然后你回师破敌于郑村坝的往事?”朱棣道:“怎会不记得?”道衍道:“造反岂能不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