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10/28页)

语气越来越峻厉,史仲义不其而然地从这个年轻人身上,感到了森森的杀气,连忙又赔礼道:“公子明教,下官立刻就着手准备易戍事务。”

李益冷笑道:“太晚了,来不及了!现在就算督帅愿意易戍,别的人也不会答应督帅罢手了。”

史仲义又是一惊道:“李公子此言何意?”

李益沉声道:“那些因为私移城砖来营建私宅的将尉们在督帅危言耸听之下,才贸然地把部卒昼夜兼行,放弃了本身戍守的职责而齐集凉州,就等着督帅发动一次奇袭,而将功折罪的,他们怎肯轻易的接受易戍而放着一个随时可被杀头的罪名在那儿呢?”

史仲义这次是真正沉不住气了,霍地起立,进前一步,逼近李益的身边,习惯地伸手握向腰间,可是他穿著便装,腰间并没有带剑,他摸不到什么时,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万分尴尬地干笑了一声:“李公子,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种话关系非浅,没有证据,怎可轻易出口!”

李益见他如此着慌,可见自己的猜测完全正确,于是更具信心,干脆唬到底,笑笑道:

“督帅,再晚既然敢说出来,自然就有相当的证据。”

“什么证据?”

“这个,在此时此刻,自是不便提出在督帅之前。督帅,朝廷苦心把你培植起来,渐渐地才接替了家岳的职权,那绝不是靠着你一个人争气有出息才办得了的,明地暗里,总要有很多人帮助支持你才行的,督帅想想,你待人是否会比家岳更宽厚呢?”

这似乎是题外话,但史仲义的汗水已从额上滚流而下,因为李益的话中有话,在亮出他的证据。

这些证据,看来确有其事而非空穴来风了,李益更加重他的紧张,进一步逼着他:“督帅待人不会比家岳宽厚多少,而那些人都是家岳的袍泽旧部,何以要宁肯背叛故主之险来支持督帅?这不是为了跟督帅的交情,而是为了朝廷之托,他们能于昔日支持督帅,自然也能于现在反对督帅……”

史仲义的反应几乎是难以相信的冲动,大声叫道:“是那一个,那一个混帐东西,我是为他们着想,犯罪的是他们。我是为他们设法摆脱,他们竟忘恩负义地出卖我,李公子,你说出那个人来,我先劈了他……”

李益负手冷笑道:“督帅,这话不是问得太幼稚吗?你自己都不知道,我又怎么知道?”

史仲义嗒然若失,他也知道这话太幼稚,李益绝不肯说出什么人的。好在他神色一转,又淡然一笑道:“没关系,本帅最多担个失察的不是,那几个叛贼,却非死不可,私拆城砖而营私宅是死罪,身居守戍而为之,是知法而犯法罪加一等,本帅可以不待朝令而先斩了他。”

李益淡淡地道:“督帅总得先找出是什么人才能加以处置,总不成五卫郎将全部加以处置吧?”

史仲义忽然发现这个年轻人的厉害了,因为李益太冷静,似乎一切都已胸有成竹,吃定了自己似的,以堂堂一镇节度使,来访一个新进的绿豆芝麻官儿,史仲义本就感到十分委屈,李益的这个态度他受不了。

因此,他知道必须先要镇住这个年轻人,事情才能有转机,所以他的神色一转为倨傲:

“李公子你要明白,本帅所以如此客气,完全是为了私谊以及对卢恩相的尊敬,如果站在公事上,仅凭部里一个委员,本帅根本可以不加理会。”

李益仍是含笑道:“是的,再晚初到凉州,按照公事手续,趋帅府投文叩诣,就没有看着督帅大人的金面,只由一名老夫子敷衍几句,赏了二十两金子……”

史仲义以为李益还记恨那件事,口气略略缓和了一点道:“那是罗春霆胡涂,没有弄清公子的底细,本帅知道公子是卢公的乘龙快婿后,深咎失礼,立即就来回拜道歉,在人情上,本帅也已经尽到礼数,相信卢公知道了,对本帅也不致再加苛责。”

李益笑道:“当然不会,家岳对督帅很敬重的。”

史仲义道:“卢公对我或有不满,可是他也应该知道,史某对他已经仁至义尽,换了个人……”

李益神色一沉道:“家岳与督帅之间的交往,李益并无所知,倒是督师如何接替家岳的职位内情家岳还是在李益处得知的。”

史仲义又是一怔,李益道:“督帅如果对京师的消息灵通一点,就知道家岳与李益之间,并不很愉快,我们结这门亲事,是家岳沾了我李益的光多,现在我说出这些人并非对家岳有何不敬。而是让督帅明白。李益此来,不想靠着家岳的人情而使督帅另眼相待。”

话说得很明白,史仲义也不必再抬出卢方来作所要求,史仲义心头转了一转道:“李公子,我知道你在京师交游广阔,上动公卿,下结江湖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