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7/11页)

进了农家,孤苦伶仃的老农当场认出了廖志国。老人家上来就声泪俱下,一手抓住廖书记臂膀,一手以衣袖揩抹眼睛,翻来覆去一句话,就是感谢党,感谢市委廖书记。至于党和廖书记对他如何关心、照顾,则没有具体内容。其实,老人是个砂眼,遇到刮风下雨之类的天气都要流泪,而一旦流起泪来与动情哭泣并无区别。因此,老人的表情特别感人,收效也出奇地好。

廖志国也不嫌弃老人的脏手,当场如数家珍一般,将老人的情况详细介绍给了卜副省长一行,同时也完成了在各级新闻媒体面前的一次亲民秀。事实上,老农细数廖志国的恩情也好,廖志国介绍的情况也罢,皆是黄一平提前做了工作。

贾大雄作为组织部长,是联系点工作的创造与主管者。趁着卜国杰询问的间隙,他马上挺身而出,结合眼前这个点,着重歌颂了廖书记体察民情的光荣事迹,同时顺便将全市联系点的情况做了简介。

老农知道眼前还有比廖书记更高级别的领导,马上在众人引导下,转而拉住了卜副省长。

卜副省长毕竟是省里来的领导,拉着老人家沾满眼泪鼻涕的糙手,就像收藏家握着一件精美、细腻的瓷器,丝毫也没有厌烦、嫌弃的意思。如此僵持好一会儿,趁着有人插话的当口,卜副省长于不经意间做了一个挥手的动作,这才获得解脱。他对周围的省、市、县、乡、村领导说:“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向廖志国同志学习,知民情、察民意、懂民忧、暖民心,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公仆。大雄同志啊,你作为组织部长,阳城出了这么好的典型,要及时向省委、中央组织部以及新闻媒体大力推荐哪。这是志国同志的联系点,也是我们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一个缩影嘛。”

贾大雄转脸看看廖志国,说:“这个是我工作没做到位,我失职,我检讨!”

廖志国笑道:“哪里有省长说得这么好哦,大雄同志几次要求总结上报,被我制止了,这个不怪他。”

49

卜副省长视察的最后一天,安排在海北县,这也是整个活动的重头戏。在这里,将要重点察看农村基础设施、民营企业、现代农业,这些不仅是海北的特色,而且也是全市乃至全省的亮点。最后,卜副省长还将在此召开一个小型总结会,听取阳城市委市府的工作汇报,并对此次调研视察进行总结。

当初,按照黄一平原来的安排,本想避开海北这个是非之地。

“刚刚发生了出租汽车质量事件,而车子又与卜副省长女婿有关,如果这个时候到海北视察,是否会让省领导感觉难堪?”黄一平直言顾虑。

“错!越是出了汽车那档子事儿,越是应当安排到海北看看,而且还要重点安排,不露半点痕迹。否则,刻意避开阳城第一大县,岂不是更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另外,你要告诉于树奎,除了指定参观的几个点,也要顺便看看县城的城市面貌以及农村桥梁工程,刻意展示一下卜国杰女婿的杰作,还要记得好好渲染一番。这也是帮那个东方公司正名嘛。唔?”廖志国的意见,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黄一平听了,内心佩服不已。他觉得,自己这个秘书比之廖志国这样的政治家,还是显得书生气十足。同样是那批价高质次的出租车,也同样是那批劣质钢材,在廖志国眼里可以根据不同的政治需要,自如转换正反两面角色,成为性质、作用迥然不同的道具,而自己就没有这样的眼界与胸怀。唉,这就是差距呀!

于树奎接到黄一平电话,得知市里对卜副省长视察行程的安排,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重视,当即响亮保证道:“请秘书长转告廖书记,我一定不辜负市委的期望与重托,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圆满完成这次接待任务!”

此时的于树奎,已经一扫前些时的委靡不振,重新恢复了志得意满、谈笑风生的风采。

前边说过,卜副省长莅临阳城前,黄一平受廖志国委托前往海北,悄悄与于树奎商定了出租车事件的处置方案。其中,解决车辆配置问题,技术与设备上主要依靠汽车生产厂家,资金则由县财政私下进行补贴。眼下,经过与厂家联络商谈,对方已经备好材料,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如期赶到海北设立了一个临时养护中心,四百多辆汽车正在分期分批进行配置更换。估计最多一个月时间,那批烫手山芋一般的汽车,马上就会全部整修一新,重又神气活现穿梭于海北街头。东方公司那边,则连一个打扰的电话都没有收到。关于“419”自燃事件,伤者治疗、工作、福利得到充分保障,两名亡者家属也都获得双倍以上的经济补偿,各自安然闭嘴,哪里还会关心事故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先撞电线杆后燃烧呢,还是先燃烧后撞上电线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