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2/13页)

僵持了很久,最后到底是李钦忍不住了,他手里握着那份电报,眼睛死死盯在上面,像是一只知道自己已经一脚踏入了陷阱的耗子,声音中带着狰狞与绝望:“这就是你买货的去处?”

“这些丝茶杂货已经到了大清与印度的边境,马帮正在等消息。只要我用飞鸽传书一声令下,这几千万两银子的货,就会彻底冲垮东印度公司在当地的市场。”

“东印度公司……”约翰大班发出一声呻吟。他的目光瞬间变得很是痛苦,这条蛇终于被打在了七寸上。他想不明白眼前这个大清商人,怎么居然会将目光投到了千里之外的印度。在英国人眼里,这些清国人个个都是愚昧无知、狂妄自大的村夫,他们甚至愚蠢地以为自己的国家是什么天朝上邦,自己的皇帝是全世界的君主。

像这样的国家,这里的商人居然会选择在邻国与大英帝国打一场贸易战?!在今天之前,如果有人警告约翰大班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一定会哈哈大笑,将其人视为疯子,可是这疯狂的一幕如今正在眼前上演,活似一个醒不了的噩梦。

“你不要小瞧了大清的商人。几年前我在京城认识了一个叫林查理的英国商人,他是个好人,也是我的朋友。那时我从他口中知道了不少关于英商的事情。这一次我特意派人到上海去盘一盘怡和洋行的家底,顺便也打听了你们在各地的生意往来。”古平原平静地说着,然而一字一句都如同射向对面这两人的利箭。

“听说怡和洋行是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主,要是这家公司倒了,而且是因为你引起了大清商人的报复才弄垮了东印度公司,那么请你告诉我,单单拿到一个盐场,会不会让你有功无过,又或者功过相抵呢?”

当然不会!那会让约翰大班的事业彻底垮台。比起中国来说,印度这个完完全全的殖民地才是英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是绝对不容有失的市场。如果古平原口中说的成为事实,约翰大班完全清楚自己将会遭受怎样凄惨的命运,他的下半辈子甚至有可能被投入永不见天日的地牢。

“古先生,我们可以商量,一切都可以商量。只要你不让这批货越过中印边境,那么我可以放弃这一次的竞买。”约翰大班毕竟老谋深算,他马上就意识到,既然从德里到横滨转来的电报向他询问此事,说明满载着货物的马帮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亲眼看到过那支庞大的队伍,也知道在漫长的国境线上,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这些彪悍无畏的马夫带着马队越过边境。

古平原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凝视着这个不可一世的英国人。

这种沉默比雷霆之怒更加具有威慑,约翰大班的声音中开始带了一丝求恳:“古先生,印度的市场是个很廉价的市场,你的货到了那里是卖不出好价钱的,我们何必两败俱伤呢?请你接受我的建议,双方各退一步,我保证今后怡和洋行将在各种生意中给予你优厚的待遇……”

“你直到现在还在说谎!”古平原斥道,“印度的市场被你们把持了几十年,以你们的贪婪,怎么会将货物便宜地卖给那里的百姓?”他来回踱了几步,“以我的判断,这批货即便是以双倍的价格卖出,依然会是供不应求的抢手货,不然,我们可以试一试,看看到底是否像你说的那样,是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不、不!”约翰大班失态地叫了出来,他刚刚从印度来,对那里的一切再清楚不过,别说双倍,就是三倍、四倍的价格,这批货都会被当地百姓一抢而空,而从此之后他们就会千方百计与大清商人建立地下贸易,英国人独霸一方的市场优势将瞬间被摧毁。

“古先生,你的条件是什么?我、照办就是。”约翰大班小声咕哝了一句。

“从方才开始,你终于说了一句正确的话。眼下这件事已经由不得你们来做主了。”古平原霍然站起身,约翰大班惊愕地仰头望着他。

“你听好了,这就是我的条件……”

这几个人移时不出,就连一贯高声大气的洋人也声息皆无,这让众人大眼瞪小眼地望着厢房,慢慢又开始议论起来。此时人们已是好奇多过焦虑,不知洋人为何会在稳占上风时,却为古平原一言所动。

“大人,卑职进去看看。”薛师爷担心曾国藩等得着急。

“不要去打扰古东家。火到猪头烂嘛。你闯了进去,可别把这锅饭做夹生了。”曾国藩少见地说了句俚语。

“听大人的意思,是知道古东家与洋人在谈什么?”薛师爷试探地问。

曾国藩摇摇头:“洋人我见得多了,个个得理不饶人。你听听厢房中如今这般静法,可见洋人的气焰已经被打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