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怡和洋行要让大淸亡国灭种,主意却是李钦出的 (第14/18页)
“甭说、甭说……还不到时候。等到英国人滚蛋那天,咱们爷俩好好喝上一盅,有什么话到那个时候再唠不迟。”胡老太爷摆摆手。
有了这笔银子,古平原心里有底了,而真正让他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的,还是隔日来访的薛师爷。
“你们别以为曾大人只是把商人们推在前面,自己却置身事外。这些天我差点跑断腿,才把曾大人的吩咐都办了下来。”薛师爷品了一口兰雪茶,目中含笑。
曾国藩命人去办的一定不是小事儿,古平原等人聚精会神地听着,听到第一件事儿时脸上便已有了喜色。
曾国藩让人四处散出风声,说是英商打算吞下两淮盐场,借此机会还要独霸大清商机,夺下别国商人原本的利益。各国商人得知之后都大惊失色,英国本就实力雄厚,再加上两淮盐场那还得了。于是各国私下做了约定,无论是公是私,在此事没见个分晓之前,采取中立态度,特别是绝对不放给英商款子。
“这便是大人的‘以夷制夷’之策。”薛师爷望向众人。
“我日夜担心的就是这件事,怡和洋行的银子是有数的,可他要是从别国借银子,那就没数了。如今曾大人帮着掐断了他们的这条钱脉,真是太好了。”古平原眼中露出兴奋之色。
“曾大人掐断的可不只是这一条钱脉。他还命人到各处商人会馆告知,近期与英国人做买卖,货物许出不许进。换句话说,英国人掏银子咱们要,他们想要卖货变现,那是绝不可能!”
“这回咱们可是赢定了。”胡老太爷起得猛了,眩晕中晃了两下才站稳,却哈哈大笑道,“二十年前的仇直到今天才有个了断,这回也轮到咱们大清商人扬眉吐气了。”
古平原却在众人的笑语中恢复了冷静,按照打听到的数目,目前筹得的银子足够力压怡和洋行,就算是他们从别处英商那儿借银子,也不可能会后来居上。但是,古平原自从商以来,遇到过太多最后反败为胜的事情了,不用说别人,就是自己也常常是绝境中窥见一丝生机,进而给以为已经稳操胜券的对手重重一击。
“这一回,怡和洋行还有李钦,他们会有什么对策呢?”古平原心中转着念头,不知不觉就说了出来。
“除非他们向英国政府求援,可是时间上来不及。中间隔着万里重洋,就算是英国的火轮,光是一来一回也要几个月,再说这也不是递一封求援信那么简单。就算那个约翰大班有能力说服英国为怡和洋行掏银子,等这笔银子装船运来,黄花菜都凉了。”薛师爷觉得古平原过虑了。
但是古平原却总是觉得心中有不妙的预感,这是他有异于常人之处,危险来临之前,常常便会预知到。
他思来想去,最后叹了口气:“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毕竟对洋商了解得太少了,就算是猜也猜不到人家的对策,只能见招拆招了。”
“乔大人,你没想到咱们这么快就又见面了吧。”李钦笑得很愉快,反观对面的乔鹤年则是一脸的阴郁,只瞥了他一眼,什么话都没说。
“你大概奇怪,为什么我要设宴请你?其实请你的人不是我,而是约翰先生。”李钦向后一指,从里间出来的正是怡和洋行的大班。
乔鹤年心里越来越不安,他知道此时最好是随机应变,后发制人,可是对面的洋人也不开口,只是一直用蓝眼珠子打量着他,乔鹤年终于捺不住心头的急躁,问道:“李钦,你的手腕确实高明,看来我小瞧了你。不过冤家宜解不宜结,当初的事儿就不必再提了。今天这顿酒,依我看也不是约翰先生请的,而是你的主意,对吗?”
“乔大人依然是如此精明,一眼就被你看出来了,那我打开天窗说亮话。今天约翰大班想问你一件事,希望你能给个明白的回复。”
乔鹤年先急速地瞟了约翰大班一眼,确定李钦说的是真话,这才问道:“什么事?”
“我知道古平原那边的筹银子已经告一段落,你是两淮盐运使,对此当然心中有数,我们想知道,古平原到底准备了多少银子来和怡和洋行拼上一把。”
“哦?哈哈哈……”乔鹤年先是一愕,随即大笑起来。约翰大班瞪着他,一脸的不快之色,道:“这有什么可笑的?”
“在秦淮河畔当着众人的面,怡和洋行不是一副天下第一的样子吗?怎么,你们也忌惮古平原?”
“话不是这么说。按照洋人的说法,商业情报越多越好,能了解对手的底细,就可以避免被打个措手不及。再说,约翰大班虽然不在乎,可我知道古平原这个人一向诡计多端,不能不防啊。”
“可本官又凭什么告诉洋人这个‘商业情报’呢?难不成你想以当日之事来要挟我?哼,无凭无据无人证,我劝你还是不要自讨没趣了。”乔鹤年淡淡道,说罢起身就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