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李东家,我和你签这契约! (第8/16页)

两个人同时大吃一惊地发现,这个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人,眼中忽然冒出了他们从未见过的怒火。古平原整个人都累得筋疲力尽,又黑又瘦简直脱了相,但是心里却十分煲贴。原因无他,连日的辛苦总算是功德圆满,重又筑起一道高大结实的海塘。

钱,都是李家出的,古平原一点也没客气,请朱掌柜帮着找了七八家木石商人,提出来供应海塘的石料,只能比狼山青石更好,绝不要次等工料。有钱好办事,那些上好的石料便一车车运到工地上。古平原一丝不苟,按照南通“五纵五横鱼鳞大塘”的做法,命人在石材上打榫卯,石基下布马牙桩和梅花桩,务求牢不可摧。

古平原眼见灾情甚重,又都是李家的过错,干脆把那些灾民家中个个补了一份海塘塘工的差事,按月支钱,这银子可就如流水一般淌了出去。

李家送来的塘工用银,连着花光了三次。古平原都是连夜派人去江宁催要,李万堂却很是痛快,大概是心中有愧,信到即付,从不在细账上计较。

就这样,前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用了先前李钦所花三倍不止的银子,总算是把海塘修好了。

竣工之日的前夜,古平原知道乡亲们要大排筵宴,请来戏班子开上三天三夜的锣鼓戏,除了庆祝海塘完工之外,主要是为了感谢自己为地方上尽心尽力。乡亲们本来就受了灾,还要花上一笔不菲的银子,古平原心里过意不去,更担心让地方上受累,便打算悄然身退。

他只告诉了刘黑塔,刘黑塔最好热闹,起初失望,可是听了理由之后也欣然赞同。古平原留了一封书信,两个人就在半夜起身,悄悄上马回转江宁。

不出几日到了江宁城边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两人同时发觉有些不对头,老百姓三三两两脚步匆匆,都是从城外往城里赶,却又神情兴奋,谈谈说说,不像是出了意外的事情,颇有些赶大集的意味。

回到顺德茶庄,彭海碗带着伙计赶紧出来迎接,常玉儿闻讯也急忙从后面出来。盐城民乱,古平原担心有危险,坚决不带常玉儿去。他此行是因为白依梅而起,想起来就觉得对不起妻子,在塘工上忙起来倒还罢了,此番回来离江宁越近,心里越不好过,简直是有些怕见常玉儿的面。

没想到一见了面,常玉儿只是嘘寒问暖,对白依梅的事儿好像全然忘记了。刘黑塔本来也在担心,看妹子忘了,他才松了口气。古平原却知道绝无此理,越是不提,只怕心里惦记得越深。

夫妻间都很有默契地避开一个心照不宣的话题,场面难免有些尴尬。彭海碗当然懂得这些人情世故,主动另提了个话题。

“东家、刘爷,你们方才进城时,是不是看到很多人都在往城里赶。”

“是啊,好像有什么热闹事儿似的。”

“可是大热闹儿呢。”彭海碗一拍巴掌。

就在今晚,京商李万堂邀请了两江三省数得上名字的大商人,足有四五十位,齐聚玄武湖畔的同庆楼,说是要与一位扬州盐商携手,共同经营两淮盐场。扬州盐商当年富甲天下,自从陶澍改革盐制,一蹶不振几十年。没想到李万堂要借这块牌子,大家都想看看是哪个盐商能有此福气财运。

对百姓来说,谁经营两淮盐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家放出话去,说是召集了数十位高手匠人,赶制了数百枚烟花,都是“满天彩”的大花样,要在今晚入夜时分,契约签订之时,命人在湖中竹排上大放异彩,以示庆贺。

这个热闹自是不能不看。自从江南、江北两个大营围了江宁城,喊杀声十年不绝于耳,本地百姓日日提心吊胆,别说饮酒作乐,就是愁眉也难得一展。听人说,这一场烟花,是仿照当年乾隆下江南,扬州盐商的总商江春在瘦西湖上所放的那场令皇帝都赞不绝口的烟花大戏,许多都是平常难得一见的秘制珍品。

苦了这么多年,谁不要凑凑这个热闹,开开这个眼界,倘若错过了,只怕今后这一辈子,夜夜都要悔得拍着大腿从梦中惊醒。故此今天晚上,江宁城外几个县连同附近各村各镇,足有十多万人一起涌进这石头城,打算好好饱一饱眼福。

这下子可不得了,兵马司衙门担心有人趁机闹事,本想阻拦,可是一听说李万堂将曾国藩曾大人都请来赴宴,无奈之下,只得发动全城的巡营与衙差,沿路设卡,检查百姓身上是否有兵刃凶器,然后才准予通行。

本来人就多,再加上道路不畅,通往玄武湖的路上挤得水泄不通。其中就有古平原和刘黑塔两个人。彭海碗在茶庄讲了这件事之后,谁都没想到,爱看热闹的刘黑塔还没开口,古平原却主动提出要去看看。常玉儿怕他劳累,彭海碗也说人实在是太多了,现在去恐怕要被堵到半路上,古平原却执意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