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前行(第5/10页)

“您到底下躲一躲好吗,长官?”布许上校提议。他是拉姆齐的联络员之一,负责跟坦纳特及韦克沃克协调。

“不了,谢谢。我在这里挺好的。”将军客气地回答。轰炸终于渐渐平息,戈特走到下层甲板吃点东西,和往常一样从容不迫。

载着这名贵客的“青春女神号”仍然没有朝英国出发。这时,数百名大兵蜂拥着上船,他们是川流不息的小型船只从海滩上接驳过来的。韦克沃克决定等“青春女神号”满载之后再派它回国。

多佛和伦敦越来越焦躁不安,甚至急得发狂。自从海军总部派遣四艘鱼雷快艇接运戈特,七小时过去了,仍然不见戈特的踪影。那些快艇可达四十海里每小时的速度,早就应该回到英国。雪上加霜的是,最后一通无线电信号显示鱼雷快艇甚至没有被用来接运将军。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立刻回报,被派去接总司令的鱼雷快艇为什么转做其他用途?”海军副参谋长菲利普斯将军在晚上十一点三十六分向韦克沃克发送信号。“立刻采取行动让总司令登船,并且回报情况。”

在“基思号”上,韦克沃克派遣一艘鱼雷快艇到“青春女神号”接戈特,但是他已经不在那里了。他搭上一艘摩托艇,希望赶上“基思号”。半小时过去了,这艘摩托艇仍然不知去向。

现在轮到韦克沃克心急如焚了。这个夜晚一片阒黑,没有任何灯火。摩托艇错过“基思号”了吗?戈特在黑暗中的某个地方漂流吗?韦克沃克想象着他搞砸任务、弄丢英国远征军总司令的丢脸画面。

午夜过后,六月一日的第一分钟,摩托艇终于在黑暗中隐隐浮现。戈特爬上“基思号”,总算跟他的幕僚团聚。

但只有片刻。他和利斯准将随即搭上“MA/SB 6”快艇奔回多佛。上午六点二十分,他们在海军部码头上岸。戈特灌了一杯茶,赶搭前往伦敦的下一班列车。

艾登与战时内阁成员到车站接风,但这一小群人差点隐没在维多利亚车站的汹涌人潮里。到了此时,狼狈不堪的士兵挤满了从南部沿海北上的每一班列车,在这里投入引颈等待的亲友怀中。戈特无非只是其中一人,他已经成了过时的历史人物。

比起丢了脸面的司令脱逃成功,更重要的是,五月三十一日当天有五万三千一百四十人得救,有助于创建英国新陆军的核心。

其中成千上万人利用布赖迪讷和拉帕讷的临时军车码头登船。虽然码头的建造者心灵手巧,但是这些码头几乎快要散架,在海浪和潮汐中起起落落,让人心惊胆战。尽管如此,接踵而来的士兵依旧吃力地爬上临时步道,跳进停在旁边的划艇和小船。

“喂,幸运小子,你会划船吗?”当第一四五野战救护车队的二等兵约克跌进一艘小船时,一名水手跟他打招呼,“不会?哎呀,你该趁这个机会他妈的学一学了。”约克边做边学,成功抵达“伊丽莎白公主号”观光蒸汽船。

第三师信号队的魏恩少校走到码头尾端,俯视一艘等候中的动力小艇。掌船的是这艘船的乘务员,他穿着无懈可击的白色短外套,画面非常不真实,几乎就像要搭乘冠达公司(Cunard)的邮轮一样。

有些部队善用海滩上堆积如山的废弃物。北汉普顿郡兵团第五营的二等兵班纳特找到一艘帆布做的军用艇。这艘小艇原本是渡河用的,可乘坐六人,如今十名士兵跳上船,企图靠它渡海。他们拿步枪当划槳,希望一路划回英国。幸好一艘机动快艇没多久就发现他们,然后引领他们登上“艾凡赫号”驱逐舰。

第一二七步兵旅的史密斯准将召集了十九名士兵,围着一艘搁浅上岸的救生艇。他们使尽全身力气,才把这个巨大而笨重的东西推入水中。麻烦还没完:这是一艘十六桨的划艇,但是史密斯招来的士兵全都不会划船。

他们还是想办法开航,由史密斯掌舵、士兵们操桨。划了几下之后,“船组人员”开始七手八脚地动作,划槳纠缠在一起,船只疯狂打转。史密斯后来追忆,“我们八成像是一条喝醉的蜈蚣”。

要传授基础划船课,没有比现在更不凑巧的时机了。德国空军选在这时展开空袭,准将的口令夹杂着炮火、炸弹和水柱的喷发声。这群人再度尝试,这一次,史密斯高喊划船口令:“一、二,进、出!”船员跟上节奏,船只开始朝等候中的驱逐舰稳定前进,他们甚至可以破浪狂飙,跑赢他们师长搭乘的超载汽艇。

在海滩的更远处,皇家运输勤务队的二等兵史特拉顿帮忙把一艘弃置救生艇拖回岸边,然后看着一群人争先恐后地占用这艘船。史特拉顿不甘心白费力气,于是纵身一跳,落在这群人身上。可想而知,这艘船没多久就开始下沉。史特拉顿很善于游泳,但是身上的大衣拖累了他。就在他即将没顶之际,一艘海军快艇出现了。有人把他拉到船边,甩到船上,“活像一条鱼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