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遇见智能时代的你(第8/8页)

精准医疗的概念引起了不少争议。美国女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获知自己有80%的概率患上乳腺癌和50%的概率患上卵巢癌,于是毅然切除了双侧乳腺和卵巢。这一举动引发了媒体的大讨论。仅因为一个数字概率就去做切除手术,会使很多人迟疑。更有人担忧预测技术会被滥用,成为引导病人“无病呻吟”以便谋取利益的一种手段。

预测性治疗正如人工智能在警事安全领域促成的预测性防范——在一个人还没有实施犯罪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无论如何,未来的人类要更频繁地面对此类抉择。

相比进行基因检测进而提前手术这类较为奢侈的项目,人工智能在更多普适医疗项目上也具有重大利用价值。

在中国大城市中,超过70%的人处于身体亚健康状态,而由于看病难、工作忙碌等因素,真正去医院的人数不到5%。人们需要一个身边的“私人医生”。未来的医疗大脑会成为这个“私人医生”。所有人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智能系统“看医生”。远离大城市和三甲医院的人群也将拥有更多的医疗选择。

未来人类的医疗业态将会被人工智能改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百度大数据实验室主任范伟身上发生过的一件事却让这个过程具有了一种魔幻感——人工智能已经为他实现了一次过去与现在的“穿越”。

30年前,当他还是一个高中生时,希望成为一名医生。他不仅在心里做了规划,还亲自跑到协和医学院招生办拜访。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范伟没有走进协和医学院的大门,而是来到清华学习计算机编程。

有趣的是,三十多年后,范伟真地做起了医疗。范伟现在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早日用上医疗大脑。让医疗大脑为医生做辅助,包括为医生自动生成病历草稿,为医生节省时间,救治更多的病人。有了医疗大脑的辅助,医生这种职业一定会焕发新的光彩,医患关系也会更加和谐。范伟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把有多年行医经验老医生的知识与阅历,变成一个软件,造福更多的人。

[1] 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的作品,于1986年上映,讲述的是人与机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