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遇见智能时代的你(第6/8页)

法律、金融等专业人士的日子也将被改变。由IBM研发的世界首位人工智能律师Ross(罗斯)在2016年就职于纽约Baker & Hostetler律师事务所,负责帮助处理公司破产等事务。这是一个真正可以全身心为雇主考虑的法律全才,不会像人类律师那样昂贵,普通律师或者法官为何不试试利用这样的产品呢?2016年12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线了一款名为“睿法官”的人工智能系统,它不仅仅停留在收集资料、为案情“画像”的辅助阶段,而是已经可以做到对案情进行分析,采集案件的多元信息,识别出影响案件定罪量刑的相关要素及当事人上诉的理由,帮助当庭法官做出初步判断,已经十分接近“判案”形态了。使用人工智能助理的律所和法庭能够比同行更高效地处理案件,从而创造更高的收益和社会效益。

金融的城堡由数字的砖块堆砌而成,随处可见人工智能可以渗透的缝隙。

著名的布隆伯格就是用数据武装的华尔街之狼。这位曾当过纽约市长、身家几十亿美元的企业家,几十年前就通过金融数据处理工具杀入了华尔街。在他推出自己的债券交易产品之前,交易员基本上依靠查询路透消息源来查询价格,然后用铅笔和纸进行计算。而布隆伯格提供的产品,给用户提供市场的实时数据、计算能力、财务分析等,迅速席卷了所有债券交易所。布隆伯格第一次卖出他的产品给美林时是1982年,而微软在同年才刚刚推出Excel的第一版,当时还叫作Multiplan。

布隆伯格的例子也许有些远。但是在中关村、五道口、西二旗、张江、华强北,无数雄心勃勃的青年人在试图利用数据智能工具完成人生逆袭。人工智能不分贵贱,只在乎能力。人事管理员可以利用数据工具研究公司人员分布状况,提出优化意见。咖啡店可以通过智能对话App为用户订咖啡,并迅速了解他的口味。昔日的游戏高手,可以转型为游戏直播解说员,他比别人更能发现人工智能哪里还不太像人类。

人工智能的潮流虽然会掩埋一些职业,但也会催生新的机会。汽车消灭了马车车夫,却创造出了司机这个职位。人工智能的普及也会创造新的职业机会。吴恩达举了一个例子:以后无人机会越来越多,而无人机交通管理工作现在还没有,以后准会出现,谁来做这个工作?他建议人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在教育和培养人才上面。

真正决定我们职业未来的,是我们是否具备智能时代需要的职业素养。当智能工具变得越发无所不能,能否灵活使用它就成为差距所在。一个对程序编写、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一窍不通的人,就像工业时代不会使用扳手的人一样。

现在几乎人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但多数人在用它打游戏、看电影、刷朋友圈时,没有意识到其中蕴藏着通往未来的入口。人工智能领域很多世界最尖端的技术,都已经集成在诸如度秘一类的产品中。翻译、语音识别这些看似波澜不惊的功能,已经可以让你接触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

“工作着是美丽的”,这句话是已故女性作家陈学昭的长篇小说的名字。她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今天人工智能将会带来又一场新文化运动。而在智能时代,工作着依然是美丽的,它需要智慧,更需要人类在与机器的互相砥砺中前行。

生命之歌,人工智能如何再造医疗

思索、奋斗、享乐、奔走……人类以肉身在世间拼搏,无论现世生活是幸福还是煎熬,总是渴望更健康长寿,渴望能亲眼看到未来的任何一天。昔日秦始皇为求长命百岁的仙药派人东渡,而今天的医疗科技则把长寿带给普通民众。

科技的发展又带来新的想象。无论是《超能陆战队》中亲切至极的医疗机器人“大白”,还是《攻壳机动队》中用人类肉体改造成的武器,都成为荧屏上的经典角色,令人津津乐道。虽然人类文明在工业革命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现代医学的庇护之下,人类的肉身仍然显得那么脆弱。小小的身躯之内蕴藏着一个我们远未探索的世界。高科技会把人类的身体引向何处?这已经不仅仅是医生感兴趣的话题。

科学史上每一个领域的进步似乎都与医疗行业发生着重要关联。物理学家在光学领域和原子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显微镜和X射线,宇宙飞船中为宇航员准备的健康检测室日后变成了重症监护室,生物学让动物实验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医学测试方法,而化学更是一门与药品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学科。

那么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答案恐怕不是一种角色,而是会改写整个医疗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