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0页)

叶老太太来迟了,等她露面时桌子上的菜差不多吃完了,有几位老人已离席提前告辞回家午睡了。父亲仍坐在那里,不时地四下张望。当叶老太太走到他面前时,他的眼睛似乎真的增加了亮度。两位老人握了握手,没说什么。叶阿姨挨着父亲身边坐下,我这才注意到那个椅子原来一直空着,父亲把胸前的大红花摘下来放在座位上替她占着。他俩旁若无人地相互凝视着,半天不开口。我不得不凑到父亲耳边替他打破僵局:“这位是?”他缓过神来,扭头告诉我:“你要叫叶阿姨!”我叫了,她微微笑着,说:“身体还好,我们一年只见这一面!”父亲的听力恢复了正常,点着头说:“明年还聚!”“对,还聚!”她兴奋地附和着。“最后只剩下咱俩,也要聚!”“一定一定!”叶阿姨没穿灰布军装,而是身着一件鲜红绣花的绸缎夹衣。一头雪白的银发,梳理得整齐利落。

临走时, 父亲站在车门前突然问我:“ 那个女生是谁?”“女生?哪个女生?”我不解地反问道。“就是刚才一直跟我说话的那个老太太,”他边说边抬起颤抖的手指向远处。“你是说树底下那位穿红衣服的老太太?那不是叶阿姨吗?”我诧异地盯着他。“叶阿姨?她是……”父亲一脸茫然。

镀金的听诊器

领导准备去医院做一次体检,让秘书陪同。

他说:“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就行,不许其他人跟着。我没病,只是做个例行身体检查。事先不准通知医院,不挑选医生,与普通患者一样。明天一早就去,抽血肯定要空腹,我懂。你也别吃早餐,顺便查查。记住了,不准事先安排,我要切身体验一下群众反映的看病难问题,看一看到底难在哪里?”领导还解释说,自己过去看病都去北京、上海,不为别的,只怕给本地医院添麻烦。

秘书连连点头。虽没带记录本,但领导讲的话他都一一记在了心上。

深秋的北方,太阳比夏天贪睡,领导坐上车时,东边的天空才刚刚放亮。领导打了个哈欠,吩咐秘书说:“早去早回,不用排队,九点前一定赶回政府,别误了开会。”秘书点点头说:“明白!”

走进体检大厅,灯火辉煌。造型别致的水晶吊灯闪着耀眼的光,领导皱了皱眉头,刚想侧身与秘书说句什么,就被簇拥而上的白衣天使们迷人的笑脸和悦耳的语音层层包围,“欢迎您的光临!”她们恭敬地给领导和秘书同时送上了鲜花和哈达,彬彬有礼地站成两排。两位如花似玉身着粉色工装的美女先后伸手示意:“请贵宾这边走!”并娇声嗲气地自我介绍:“尊敬的贵宾,我是6 号导医员,负责给您更换体检专用服装!”

踩着厚厚软软的红地毯,走到更衣室,早有手捧托盘的一男一女侍立在门旁,“请用毛巾!”另有二位身穿淡绿旗袍的女服务员前来搀扶入座,并弯腰递上拖鞋,“这是澳大利亚进口的袋鼠真皮拖鞋,请换上。”接下来,她们又笑吟吟地从衣柜里拿出崭新的体检服装请客人换上,“这是新西兰纯羊绒制品,一次性的,请穿上!”

换完了衣服,领导与秘书又在8 号和9 号导医员的陪护下,走进礼宾厅。一位被介绍为医院院长的中年男子——头发有些秃,体态有些胖,脖子有点歪,笑容有些假,双手合十,像多年前的西哈努克亲王恭迎着前来体检的顾客。他用甜美精细的颤音,向客人致上辞藻华丽的欢迎词,祝愿每位贵宾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他还亲手端上一杯温热的盐水请客人漱漱口,并告诉客人这只漱口杯是当代著名工艺美术大师所作,且经过佛家高僧吉日开光,杯底有大师及高僧本人的亲笔签名,赠予体检者珍藏,能祛病免灾,获益终生。

接下来,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耳鼻喉眼、口腔肛门、内科外科、CT、B 超、核磁共振、血黏血稠、骨松骨密、气通气堵、尿清尿浊、屎稀屎臭,等等等等,一一细查。所有大夫胸前均挂有学位学衔、职级职称,个个都是名家名医、大师大腕,个个都谦虚低调、和蔼可亲,没有一丝一毫盛气凌人的医霸作风。他们翔实细致地向客人介绍各种进口仪器设备的功能与先进性,说“就连这个不起眼的听诊器也是镀金的”。每位前来检查的贵宾,都在进口仪器和著名专家的精心诊断下心服口服地乖乖变成了患者和病人。

领导和秘书也不例外,至少他们的前列腺不同程度地出了点问题。同时,他俩也都属于亚健康状态。几乎每位医生都笑容可掬地给他们提出改进日常生活方式,从起居、饮食到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科学建议并推荐了相应的保健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