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北京大学(第13/14页)

 

余又爱一人漫步往返牯岭至五老峰路上。一日归途,忽遭豪雨,备极狼狈。在屡游中,获此稀有之遇,亦甚感兴奋。

 

又一日,偕赖君同下山南访白鹿洞。沿溪游山南诸名寺。每坐寺外石桥上,俯听溪流,深觉乐趣无穷。下午四时许,坐一寺客室中避雨,游客二十许人。一军人屡作大声高语。雨止,客散。一人语,此军人恐不得善终。余问,君善相否。客对,亦偶知之,但非善相。余因问,君必别有所擅。客答,善手相。是夜,同宿寺中。晚餐后,余语客,愿君先作约略陈述,再请遍相诸人。客云,中国本有此术,我乃习自印度。先出其手,逐一纹路作解说。然后相余及赖君手,又相寺中方丈及一侍者,又遍及他人。其相余与赖君手,显有不同。相方丈及侍者手,更见分别。一一堪与其先言相佐证。余后在成都遇两善相者,在香港又遇一善手相者,皆有奇验。因念凡属流行人间者,亦各有其所以然。尤如中医中药,岂得以己所不知,轻以不科学三字斥之。又如国人读《论语》,两千余年,人人读之,然岂人人尽得《论语》书中之妙理。高下深浅,自在读者。一语斥尽,亦仅见斥者之无理耳。

 

余已遍游庐山诸处。因闻朱子曾驻五乳峰,遂一人往,独住五六宵。时中大教授胡先骕,在山中辟一生物研究所,余亦往游。余与先骕素不相识,然闻其名久矣。此去亦未晤面。又念欧阳永叔庐山高诗,乃昔人登山处,余恨未往。

 

余之此游,心慕陶渊明周濂溪,惜皆未至其处。其时朱子书则尚未精读。故纵游白鹿五乳,亦惟游其处,乃虚慕其名,于吾心未留深切之影响,至今为恨。

 

是夏,余重由长江轮转回无锡乡间小住,返北平。曾建议学校,每学年教授休假,率出国深造。以吾国疆土如此之广大,社会情况如此之深厚,山川古迹名胜如此之星罗而棋布,苟使诸教授能分别前往考察研究,必对国家民族前途有新贡献。此事无下文。而七七事变骤起。余由越南赴滇,又屡言越南受吾国文化熏陶,积数千年之久。今联合大学同仁任课均减少,可派一部分赴越南作联络访问,将来于中越两邦,或望有新发展。但此议亦鲜应者。太平洋战事起,亦不复有此希望矣。言念及此,怅悼何极。

 

十七

 

第四次远游,在一九三七年春,乃自平汉路转陇海路,游开封、洛阳、西安。同游者亦清华师生,而较前游为盛。在开封曾获河南大学盛宴,吃黄河鲤鱼,乃与包头、潼关、洛阳、济南所吃大不同。若不说明,几不知其为黄河鲤鱼。盖开封是一大都会,自北宋以来已历千年,烹调日益讲究,乃不见其为鱼状矣。

 

洛阳萧条,市区惟有古董铺,亦皆小店肆。游伊阙,爱其江山之美,及石刻之古雅,较之大同、云冈,可谓风格迥殊,典型自别。余尤爱徘徊其西北之飞机场,本西晋石崇之金谷园故址。袁世凯特辟为新兵训练处,后又转为空军基地。萧条凄凉中,乃留树木数百株,似乎每一枝上都留有历史痕迹也。余极欲一游孟津古渡,乃迫于行程,竟未去。

 

余等于潼关特下车,一游函谷关古道。又登潼关,吃黄河鲤鱼,鱼味之佳,似胜于洛阳、济南。至开封之精制,则当别论。至干在包头吃黄河鲤鱼,其事常在心头,其味实未留口齿间。北望龙门,更感鲤鱼之未化为龙,乃为余之盘中物。笑谓同餐者,一部《二十五史》中,五千年来之人物,如此盘中所烹,又几许。则又嗟叹不已。

 

赴西安,获得遍游郊内外名胜。有一处,传为王宝钏之窑洞。余等亦特去,在两峡间,品茗移时。而为余等此游特所注意者,乃最近蒋委员长为张学良拘禁处。此事距余等之游不百日,省政府特派员同往。此为委员长卧床,此为委员长跨墙处,一切器物陈列如旧。较之游故宫慈禧太后寝宫卧室,其动人更何啻千百倍。而余更注意大厅近南窗靠西壁一书架上,置张学良日常所阅书。余告同游,观此架上书,可知张学良其人,及近日此事经过之一部分意义矣。惜当时忘未将此一批书名钞录,否则当为对近代史知人论世一项大好材料。今亦无可记忆矣。然张学良亦知好读书,终不失为同时军人一佼佼者。至如毛泽东在北平接客室中,乃堆有大批古籍,知人论世又岂在此一端上,则难于言之矣。余等游太清池其他所在,如贵妃入浴处等,则仅一寓目而止。盖一时兴趣俱已为蒋委员长近事吸引以去矣。

 

游西安毕,遂于归途游华山。先由省政府电话告华阴车站,有北平大批游客来,嘱先雇数十辆人力车在站等候。余等至,已入夜。余坐第一辆车,随后三四辆皆清华女学生。起程未半小时,路旁暴徒骤集,两人胁一车,喝停。余随身仅一小皮箧,肩上挂一照相机,乃此行特购,俾学摄影。两暴徒尽取之,并摘余脸上眼镜去。其余数十辆车,大率尽劫一空。余忽念此游华山,乃余平生一大事,失去眼镜,何以成游。遂急下车追呼,余之眼镜乃近视!他人不适用,请赐回,无应者。同游挟余行抵宿处,余终不忘怀。念暴徒或戴上眼镜不适,弃之路旁,乃又邀一学生陪余重至劫车处觅看,竟无得。废然归,一省府随员来云,闻君失去眼镜,我随身带有另一眼镜,请一试。余戴上,觉约略无甚大差。乃喜曰,此行仍得识华山矣。再三谢而别。是夜暴徒盖预闻余等行程,乃约集以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