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有他们(第8/8页)

但是,我们的时代与伟大显然还有距离。大家已经发现,主要距离在于精神文化方面;大家没有发现的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其实不少,却仍然被小人啃噬着。中国民众固然已经厌烦小人了,但是,以往很多年被小人扯来扯去的视线,至今还没有恢复仰望精神文化的功能。结果,小人被冷落了,而精神文化也被冷落着。

我相信,这种双向冷落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

最后我必须补充一个观点才能结束本文,那就是:尽管小人在整体上祸害久远,但就他们的个体生命而言,大多也是可怜人,包括其中最令人厌烦的文痞型小人,无非也就是一些喝了“狼奶”的失败者和抑郁者。他们,还有被拯救的可能。

冷落他们,搁置他们,然后拯救他们,这便是当今君子的责任。

说到底,他们是在一个缺少关爱的环境里长大的一群,因此也应该受到关爱。我们鄙弃的,是他们以往的作恶方式,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集合状态。

点评一:

对浸润于酱缸文化而浑然不觉的人而言,“小人”从来都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只有渴望健康人际关系、期望正直生活着的人,才会有痛彻心扉的感受。英雄创造历史,小人改写历史。一个不健康的社会才会有小人的用武之地。(老愚)

点评二:

本文既是对“小人”的判决书,也是一纸道德审判书,但不是对历史的重新阐释。面对复杂隐秘的人性(比如机会主义、有限理性),以君子/小人这一边界模糊的人二元对立语义结构识人,恐怕不是现代人应有的态度。(马策)

点评三:

人类历史总体上是在相对明亮的主题上行进的,但由于小人的存在,“许多鲜明的历史形象渐渐变得瘫软、迷顿、暴躁”。本文条分缕析地指出小人的八大行为特征:小人见不得美好,见不得权势,不怕麻烦,办事效率高,他们不会放过被伤害者,他们需要博取同情,他们必须用谣言制造气氛,他们最终控制不了局势。他们组成了密密层层、形形色色的历史暗角,使民族前行的步履更加趔趄和错乱。其社会性后果不可小觑。

小人现象在历史上的充分呈现,固然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治专制和社会下层低劣群体的微妙结合,结合双方虽然地位悬殊,却互为需要、相辅相成,终于化合成一种独特的心理方式和生态方式。静心检视,我们观念上的缺陷、情感上的牵扯、心理上的恐惧、策略上的失误、灵魂上的对应,也使得“滋生他们的那块土壤总是那样肥沃丰美”,小人于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面对小人,我们理应疗救,这又是一个相当宏大的论题。尽管良方难觅,不妨在心理上强悍起来,“以更明确、更响亮的方式,在人格、人品上昭示出高贵和低贱的界限”。

全篇吐纳古今,驰骋中外,揣摩文化心态,让人频生共鸣,由人而事,由事而理,自然而自如。(傅应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