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高宗后期的帝国与武术世界(1759年—1799年)(第10/10页)
高宗得知天地会在台湾发起暴乱,就指示福建的驻军大约5000人渡海进行镇压,不过这一小支军队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几个月后,林爽文不仅继续坐大,而且肆无忌惮地宣称北京的皇帝是海宁陈家的不孝子孙,曾经被天地会陈总舵主抓获云云。高宗为此暴怒不已:许多年后,他的身世丑闻还是被天地会的党匪公布于众,虽然这不足以动摇他的统治,但也让他感到莫大的羞辱。高宗以最快速度派遣他最信任的福康安和海兰弼率领一万多人军队渡过台湾海峡,于12月在台湾登陆。林爽文的天地会民兵号称有五十万人,但战斗力无法与福康安所统辖的精兵相比。海兰弼登陆后,就在彰化的八卦山击溃了拦截的天地会武装,此后天地会一路溃不成军。林爽文向中部的山区逃窜,海兰弼紧紧追击,在老衢崎将其擒获,后来又抓获了南部叛军的首领庄大田。到了1788年1月,叛乱已经平定,林爽文和庄大田等人都被送到北京处死。328
林爽文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标志着天地会自1759年的衰落期后,一个新的复兴阶段的开始,此后在台湾和中国南部零星的帮会起义成为常态。当然,这一复兴并不依赖于陈家洛等人在新疆可有可无的遥控指挥,而是清代中期日益增加的人口、发展的经济和腐败的吏治造成的。
由于世宗时期新的征税法案废除了人头税,以及产出丰厚的番薯和玉米等美洲作物的广泛种植,导致人口迅速增长,在18世纪末已经超过三亿,耕地不足成为严峻的问题。329从18世纪后期开始,大量流民失去土地,被经济因素驱赶到陌生的城市和“江河与湖泊”中,成为作坊工人、街头商贩、佣仆、苦力和乞丐。他们之间结成的地域性互助团体是帮会的天然土壤。这些帮会仍然主要被武术家们领导,但随着少林拳、洪拳、谭腿等平民武术的普及,以及以内力体系和复杂剑术为代表的高阶武术的衰落,在武术家和平民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
高宗末年的最后一次重大战事是1791年的廓尔喀战争。尼泊尔的廓尔喀人在18世纪后期征服了尼泊尔全境,并两度侵入西藏腹地,臧军和驻藏大臣都难以应付,向北京求援。中国内地的军队还从未在如此遥远而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作战过,这一艰巨任务再度被交给了福康安和海兰弼,他们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海兰弼率军越过喜马拉雅山口,攻入尼泊尔境内,直到加德满都郊区,迫使廓尔喀人在1792年投降,此后向清朝称臣纳贡。但海兰弼也在这场战争中负伤,他在1793年回到北京后被封为超勇公爵,但很快就死去了,谥号为武壮。黑龙门的武术在他的子孙中继续流传,但再也没有人达到过他的卓越水准。
海兰弼死后仅仅几个月,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伯爵(Earl George Macartney)首次带领庞大的使团访华,请求清帝国开放通商口岸并且相互派遣大使。高宗热情地款待了英国使团,但他们的使命最终以失败告终。清朝官方完全不理解马戛尔尼的意图,他认为这种往来是不必要的。马戛尔尼向福康安展示了前膛枪等先进兵器,对英国的武装力量加以炫耀,并邀请他观看英军的操练。但福康安却毫无兴趣,表示:“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
应该说高宗和福康安对于火器并非毫无了解,毕竟清军中也大量配置了火枪,但在见识了中国武术的惊人威力之后,他们难以相信人类还能够发展出比武术更加强大的力量。拥有热兵器的荷兰人在台湾不是被郑成功手下的武术家们击溃了吗?俄罗斯的哥萨克火枪手不是被林兴珠手下的地堂门军团赶出了雅克萨吗?英国人一直想要吞并的廓尔喀不是刚刚被武术大师海兰弼征服了吗?在皇帝心目中,他面前的英国人虽然拥有高大的船只和精巧的枪炮,也不过是千百年来骚扰中华帝国的又一个野蛮民族而已。对于同时代的美国建国和法国革命这样的历史事件,清朝方面也一无所知。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自大偏见最终导致了中华帝国在19世纪的厄运,连同武术世界本身的崩解。
但高宗和福康安却看不到这一并不遥远的未来。在高宗登基六十周年,亦即1795年时,他已经年满八十五岁。他在这一年的华历年底,亦即1796年2月宣布退位,成为太上皇,让他的第十五个儿子颙琰继位,是为仁宗嘉庆帝(1796年—1820年)。在仁宗即位后不久,或许也曾觊觎过皇冠的福康安病故了,令高宗悲伤不已,将他追封为郡王。高宗比福康安还要长寿,他在退位后仍然掌握了四年大权,在1799年才告别人世。他的死埋葬了他离奇的身世,终结了清朝的鼎盛时期,也为武术世界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画上句号。在即将到来的19世纪,一切将变得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