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吴三桂的覆灭与清朝走向巩固(1670年—1689年)(第5/6页)
皇位本身并非遥不可及。在1678年3月,吴三桂放弃了恢复明朝的口号,在湖南衡阳登基,宣布开创“大周”王朝。吴三桂在沮丧和焦虑中度过了半年的皇帝生涯,然后死去了。在他死后,他的孙子、吴应熊的儿子吴世璠继位。湖南很快被清军收复,周王朝退回云南,又支撑了三年。在1681年底,清军攻入了昆明,吴世璠自杀身亡,整个吴氏家族都被处死。只有陈沅不在昆明,据说她出家为尼,也有人说李自成带着她悄悄离开了,此后他们的名字没有再出现在任何历史记载中。266
解决了西南的吴三桂,圣祖开始将目光转向东南:台湾人在三藩战争中带给他很大的麻烦,现在是偿还的时候了。1680年,清军夺取了郑经在福建的最后据点,迫使他再次退回台湾岛。第二年,郑经在颓废中死去。在他死后,刘国轩和冯锡范把持了政局,他们杀死了郑经指定的继承人郑克臧,令郑克塽成为台湾的新主人,台湾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已。这给了圣祖以珍贵的插手机会。在1683年夏天,施琅率领有二百多艘舰的海军向澎湖进发。刘国轩在那里以大致相等的兵力迎击他。7月16日两支舰队间爆发了海战,最初对台军有利,但随着风向的逆转,清军开始大举反击。几小时后,台湾的舰队全盘崩溃。刘国轩逃回了台湾,这场战役令他丧失了对抗清军的勇气,在他的建议下,郑克塽和冯锡范等人向施琅投降,剃去了头发,换上清朝的衣服,他们随即被迁往北京。明朝皇室的后裔宁靖王朱术桂却更为壮烈地自杀身亡。于是最后一块汉人统治的土地也不复存在。
台湾的征服令一个曾经在北京宫廷中的显赫人物在多年后再次回到清朝宫廷。此即韦小宝,他在1673年逃往海外,流落到台湾以北的钓鱼岛,此后一直居住在那里。圣祖很快发现了他的行踪,并派人前来,作为惩罚将他软禁在此处。并戏谑地将这一荒岛作为韦小宝的封地,后来这成为中国对钓鱼列岛主权要求的历史依据。不过随着台湾的归降,圣祖又将矛头指向北方,打算解决和俄罗斯的边界问题。他重新起用了这位唯一到过俄国的足智多谋的宠臣。在1685年韦小宝率领了15,000名士兵被派回到雅克萨,全力攻打这座被俄国人占领多年的城市。已经投降清朝的林兴珠也带领福建地堂门的武术家来协助他,打造了一支藤牌军,能够有效地防御火枪的攻势,在清军的大举围攻下,雅克萨被收复了。
韦小宝在其多年的政治生活中,已经搜集齐了八本《四十二章经》并发现了所谓摄政王宝藏的下落,但当清军攻下雅克萨后,他曾尝试发掘,但却一无所获。这一宝藏在近一个世纪后,却落入了另一个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人物手中。
索菲娅公主对于雅克萨的失陷十分恼火,她一直存有征服远东的野心。但她治下的俄国此时正忙于和瑞典争夺芬兰,无力顾及东方,并且因为害怕中国军队攻占西伯利亚更多的地方,莫斯科不得不屈尊和北京和谈。在1689年,清朝和俄国的使臣在尼布楚碰面。清朝方面是韦小宝和索额图,俄国方面是费耀多罗∙亚历克塞耶维奇∙戈洛文伯爵(Фёдо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оловин,1650年—1706年)。最初俄国人坚持以黑龙江为界,但韦小宝让双儿再次展示了“穴位点击”的技术,告诉戈洛文伯爵这是“成吉思汗的魔法”,并扬言再次开战。戈洛文伯爵最终不得不表示屈服,将俄国的疆界缩回到外兴安岭以北。267中俄之间由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迄今人们还可以在台湾故宫博物院里看到条约上韦小宝歪歪扭扭的涂抹和索额图秀丽的笔迹。
韦小宝再次建立功勋,回到北京后,受封为一等鹿鼎公爵。认为已经重新获得皇帝的宠爱,韦小宝又开始故态复萌。为了为自己的师尊陈永华复仇,他在1689年底谋杀了已投降清朝的冯锡范,放走了被捕的反叛分子茅十八,还和刚刚有所恢复的天地会建立了联系。自陈永华死后,天地会的第二代领导人,胡德帝、马超兴等“少林五祖”也都已经先后死去,原青木堂的幸存力量主张推举韦小宝为新的总舵主,利用掌握的兵权给清廷致命的一击。
但此时圣祖也发现鹿鼎公爵的行为可疑。圣祖召见了公爵并加以申斥。现在韦小宝发现自己的卫兵中也布有皇帝的密探,他在恐慌中再次筹备逃亡。他在1690年初南下,在江苏的泗阳县,韦小宝和顾炎武、黄宗羲及其他一些知识分子碰面,他们鼓动他说,武术世界的抗清运动仍然相当强盛,并且他在清军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们劝他以明朝皇室之子的身份称帝,反正没有人知道他的父亲是谁。对这一疯狂的计划韦小宝认为是异想天开,他谢绝了顾炎武的邀约,令他们失望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