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8—10世纪的宗教与武术家(700年—960年)(第6/8页)

相对于外丹学说在金属熔炉中用通过化学反应炼制药品,内丹学说则指出,应当将身体作为熔炉,人的体液作为药物,意念作为火焰进行“内在的”修炼。这一学说在道教中最初作为解释为什么服食药物会中毒而死的理论:因为缺乏了内丹的配合,外在的丹药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吕岩的老师钟离权即持此种理论。事实上,这一说法可以说是本末倒置,恰恰由于内丹修炼的弥补,才缓解了外丹的毒害。吕岩更多地转向内丹本身的探索,他在9世纪中期撰写了多部丹道学著作:《九真玉书》、《金丹秘诀》、《丹诀演正论》等,以及剑学著作《述剑集》。74

从零星的资料来看,吕岩不仅是一个道教武术家,还具有诗人和艺术家的天赋,他喜欢显示自己的神奇禀赋,并戏弄他人,甚至和许多女人——主要是妓女——有着浪漫的传奇。他并不是一名传统意义上的道教修士,也不被严苛的宗教戒律所束缚。对此,人们只能以他是神圣的仙人来加以解释。用西方的观点看,可以说他是一个追求绝对自由的天才,一个人性解放的先驱,一个道教的歌德或拜伦。然而这位不受拘束的道教改革家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在他的晚年,当动乱和战争席卷中国时,他建立了一个秘密的地下帝国,以保存岌岌可危的文明。

唐帝国走向毁灭的征兆,在最后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宣宗死后变得日益明显。在此后懿宗(859年—873年在位)和僖宗(873年—888年在位)时期,越来越多的动荡和骚乱席卷各个地区。875年发生了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农民军从山东半岛一直打到广州,并在那里屠杀了十多万外国商人。黄巢此后北上,在880年攻占了洛阳和长安,逼迫皇帝再次逃到四川。全国的灾难性崩溃最终到来:战争、屠杀、饥荒和瘟疫再一次令中华帝国奄奄一息。

当全面的黑暗降临之际,在帝国西部仍然有一线光明。长安西北一千多英里长的土地上,在青藏高原和内亚草原的夹缝中,沿着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的山麓,有一条狭长的农耕地带,这里是古老的丝绸之路东段,被称为“河西走廊”。自从汉帝国以来,中国人长期都是这一地区的主人。因为远离混乱的中部平原,也不如长江以南地区引人垂涎,河西走廊在许多次中国内战中都能保持相对的中立与和平。自从安禄山叛乱后,西藏的吐蕃帝国吞并了这一传统的中国地区。但在848年,当吐蕃也陷入了内乱时,当地的中国居民在张议潮(799年—872年)的带领下发动了起义,赶走了吐蕃统治者,并取得了整个走廊地区十一个州的统治权。此后在名义上,张议潮的政权成为唐帝国的一部分,被称为归义军。事实上则保持了独立地位。

在内战席卷中国时,无论是腐朽的帝国政府还是残暴的农民军都令吕岩感到厌恶和绝望,生气勃勃的归义军政权成为他保存文明和复兴帝国的希望所在。在9世纪八十年代,吕岩和他的弟子们带着大批从长安和洛阳抢救出来的经卷书籍到达了归义军的总部敦煌,并受到当时的节度使,张议潮的侄子张淮深(831—890)的欢迎。

吕岩的教团并非仅仅以在河西走廊保存自身为目的,而是以归义军为基地向全国施加隐匿的影响。在这一时期,至少有两个吕岩教团的外围组织建立起来了:第一是为了躲避战乱和修炼自身,隐居在中国各个角落的一些武学家,他们由于主要居住在岩洞中——至少号称如此——被尊称为“洞主”,这些人即使不是道教徒,也和崇尚在山林中修行的道教有着亲密的渊源;另一个组织是东海和南中国海的各类海盗们,长期以来他们靠着依附于南海的商路而生存,被称为“岛主”。自从黄巢的广州大屠杀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海上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也令他们感到了生活的危机,不得不为了生存而火并。吕岩利用神奇的武学造诣也说服了他们中止内斗,组织起来以恢复帝国的政治秩序。这样一来就形成了遍布中国各个角落的一个隐秘社会:在传统上被称为三十六个洞穴之主和七十二个岛屿之主。他们共同的领导人是被视为神仙的吕岩以及他的弟子们:李凝阳、蓝采和、何琼和刘海蟾。这个秘密道教团体在后来被称为“逍遥派”(the Carefree School),其中很多早期人物被尊为仙人。75

在逍遥派组建的时代,唐帝国也在最后的挣扎中。沙陀人李克用(856—908)出兵支持王室,并在885年杀死了黄巢本人。但黄巢之死并未挽救帝国,中央政府已经无力控制局面,李克用和黄巢先前的部将朱温(852—912)等新一代军阀现在成为帝国真正的统治者。正当吕岩策划从河西出兵、抑制军阀的势力以控制局面时,890年,张淮深在兵变中被杀,张议潮的儿子张淮鼎被推上了归义军节度使的宝座。这使得归义军自身也陷入混乱之中。吕岩挽救帝国的军事行动计划不得不告暂停。而吕岩在翌年的去世使得这一计划即使并未作废,也是无限推迟了。现在,唐帝国的毁灭已经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