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航空三女杰(第2/3页)
那已经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了。
这时,宋庆龄却无畏地站出来,镇定地登上飞机,担任了这架后来被孙中山用她的教名命名的“乐士文号”侦察机,成为中国第一名参加试飞的女性试飞员。
因为这个原因,把宋庆龄称为中国早期航空三女杰之一,大约也是合理的。
◎黄光锐,抗战空军中将
顺便说一句,这一举动,对于观众,对于飞行员和航空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可说是极大的鼓励,而宋庆龄女士温柔典雅外表后那种无畏和敢于挑战的精神,也在这件事上表现无遗。
◎“乐士文号”试飞
◎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乐士文号”前
附:北宸女士的原文
美国史上第一位华裔女飞行员——张瑞芬
1994年黛安·姬顿主演过一部电影:Amelia Earhart The Final Flight,这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Amelia Earhart(亚美莉亚伊尔哈特),是第一位获得美国飞行优异十字勋章的女飞行员。1937年当她尝试全球首次环球飞行时,在飞越太平洋期间神秘失踪。这位女飞行员的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传记,电视,电影,她的一生是许多人现在依然感兴趣的话题。
而在同一个年代,一位娇小的中国女飞行员,同样以高超的飞行技巧,攫获当时世人赞叹的目光。她被誉为“女飞行先锋”、“女英雄”、“中国的亚美莉亚伊尔哈特”。张瑞芬,这位当代最杰出的女飞行员之一,有关她的生平,现在知道的朋友可能不多了,我却以为那更是一篇值得传颂的乐章。
◎张瑞芬女士当年英姿
张瑞芬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由于父亲在美国做生意,1921年,十七岁的她高中毕业后也跟随父亲到美国,同年进入洛杉矶康纳域多利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最后进入南加大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在二十一岁以前,张瑞芬的人生顺利平畅,并不特别引人注目,她和帮助父亲事业的青年结了婚,婚后很快有了孩子。但或许是活泼好动不服输的个性使然,又或许是和航空先驱冯如先生同为广东恩平人,血液里有着对航空潜在的冒险精神。当张瑞芬得知老家的广东航空学校招生,却拒女子于门外时,她决定放弃原本的钢琴演奏,而进入美国的林肯航空学校。这个学校里唯一的女性,这个东方的娇小女子,这个有着两个女儿的妈妈,在1932年,二十岁时正式获得美国飞行执照。当时全美拥有飞行执照的飞行员仅有两百分之一为女性,而张瑞芬是其中的首位华裔女性。
当年有诗赞曰:“鼇峰之巅望五洋,恩平儿女志四方。冯如先行壮国体,瑞芬天骄翱云翔。”
航空学校毕业后,张瑞芬继续跟着陆军飞行前辈学习盲飞、俯冲、筋斗、穿云等高难度特技动作,并同时钻研航空工程和飞机结构。历经了五个寒暑,飞行技艺更加高超,1935年取得了国际飞行执照,并得到美国妇女航空协会(又名九九俱乐部)会长Amelia Earhart的赏识,邀请其加入了“九九”飞行俱乐部。(该会只挑选批准九十九名最出色的女飞行员入会,故有此名。)
下面这张照片是当时九九俱乐部聚会时的情形,照片里坐在中间的那位即为后来飞越太平洋期间神秘失踪的杰出美国女飞行员:Amelia Earhart,而站在其后方的就是张瑞芬。那时两位中西同行结成好朋友,经常联合飞行,互相竞技。在社交场合,会长会特别向人们介绍张瑞芬,以让美国航空界了解这位中国女飞行员的表现。
张瑞芬的飞行竞技生涯中,有一场比赛是很为人所称道的:1936年8月由克里夫兰至洛杉矶的男女混合长途飞行大赛。当时的航程设定为七天,共有三十多名著名的飞行员参加。值得注意的是其他飞行员因为获得了飞机制造厂的赞助,驾驶的是性能较好的新式飞机,而张瑞芬驾驶的是却仅是出借于洛杉矶航空协会的一架125匹马力的小飞机。更因为没有无线电指挥系统,张瑞芬只能靠沉着冷静在群山之间驾机迂回飞行。最后张瑞芬克服了天险困难,成功完成了这次艰难的飞行。
1937年,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在异国他乡的张瑞芬虽然已是美国公民,但怀着一颗中国心。她驾着飞机,飞遍美国华人较多的聚居区,到处宣传抗日,募集资金。张瑞芬的计划是在祖国开办一个航空学校,训练更多优秀的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