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第9/9页)

除夕

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①,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画②,绣画色衣,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③身品魁伟,贯全副金镀铜甲,装将军。用镇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驱崇,出南薰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凡大礼与禁中节次,但尝见习按,又不知果为如何,不无脱略,或改而正之,则幸甚。孟元老识。

[注释]

①大傩仪:“傩”是古代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商、周时已有这种习俗。《论语·乡党》有“乡人傩”一语,可知孔子时代此习已形成。《吕氏春秋·季冬纪》云:“命有司大傩旁磔。”后有前人注云:“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岁除,是也。”这里写禁中大傩仪,可知北宋时傩仪的习俗不仅存在于民间,而且宫廷中亦如此。②假面:即面具。古代傩舞必戴面具,春节时的傩戏也如此。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四十引《岁时杂记》云:“除日作面具,或作鬼神,或作儿女形,或施于门楣。驱傩者以蔽其面,或小儿以为戏。”③孟景初:参见卷之六“收灯都人出城探春”一节注③。又卷之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一节“第五盏,御酒”一段中,有孟景初出场。

[译文]

到除夕那天,宫中要举行傩戏驱邪的仪式。并且由皇城亲事官、禁军各部武士等人戴着面具,身穿锦绣彩色衣服,手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材魁梧高大,穿着一套全副镀金铜制盔甲,打扮成将军模样。又有禁军的镇殿将军两名,也顶盔戴甲,装扮成门神。教坊司的南河炭相貌丑恶、身材肥胖,装扮成判官。又有人装扮成钟馗及其小妹、土地爷、灶君爷等神的模样,共有一千多人,从宫中驱逐邪祟,又从南薰门出发到外面的转龙弯,这叫做“埋祟”,这才结束了。此夜,宫中爆竹轰响与众人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声音之大响彻天空,在宫外都能听到。一般士大夫以及普通百姓人家,除夕夜在火炉边团团围坐在一起,一直到天亮都不睡,这叫做“守岁”。

凡是重大的仪式与宫中一些活动的礼仪程序,只是曾经看见演练,却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里的记述难免有遗漏或省略,如果有人能够指出或纠正其中不合适的地方,那就太庆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