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赋(第11/11页)

让我们平静地接受丘吉尔的这句话,并把它奉为经典:“只有伟大的民族才是忘恩负义的。”

于是,我们将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既然英雄是专制政治的产物,那么,随着社会民主化的进程,英雄会不会像史前时代的恐龙那样趋于消亡?如果在若干个世纪以后,社会生活中从此失却了他们那轰轰烈烈的呼吸和长剑倚天般的身影,对于人类的精神史,那将是一种怎样的缺憾!

我们还将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悖论:一方面,在社会走向民主化的同时,我们将告别英雄;一方面,我们又在庸常平淡中呼唤英雄,呼唤那长风豪雨般的生命伟力和史诗情怀。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艰危时势,我们呼唤英雄;承平岁月,我们让英雄走开。或者说,我们期盼的并不是现实生活中驱使我们的,长着茂密的胸毛或闪耀着睿智眼神的强者,我们只是呼唤他们身上那种素质性的,可以支撑我们灵魂的东西。

当然,我们还可以退求其次,既然这是一个不再产生英雄的时代,我们不妨在平淡中寻求感动,寻求生命的瞬间美丽。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这一幕中的辉煌。

当代哲学家马斯洛在阐述“高峰体验”这一著名哲学概念时,最喜欢举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为丈夫和孩子准备早餐。这时,一束明媚的阳光洒进屋里,阳光下,孩子们穿戴得整整齐齐,边吃饭边叽叽喳喳地像一群小鸟般嚷个不停,她丈夫正和孩子们随意说笑着。这位年轻的母亲望着他们,顿时陶醉于这幅天伦亲情的美妙图画中。爱的波澜,甜蜜的情愫喷涌而来,在刹那间将这位母亲推向了幸福的顶峰。

这样的陶醉,这样的生活场景,当然是我们每个人都衷心向往的。寻常生态中,同样蕴含着生命原始的意义和心旌摇曳的感动,但愿那明媚的阳光天长地久地洒遍人类世界的每个角落。

但人类追求的毕竟不只是一顿其乐融融的甜腻的早餐,早餐复早餐,我们会不会又感到没劲?会不会又渴望一些可以称之为庄严或令人荡气回肠的大感情?

我们将永远背负着这样的尴尬……

于是,我们把目光转向远方,去寻找那大理石或者青铜质地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