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第9/9页)

盛宣怀死后不久,一个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归来的青年来到汉口,担任了汉冶萍公司的英文秘书,他叫宋子文。

宋子文风华正茂,很为当局器重。因为汉冶萍公司为盛宣怀所创办,宋子文亦得以和盛家有所往来,不久便认识了盛宣怀的第七女公子,双方郎才女貌,很快罗曼蒂克起来。

这似乎是一则才子佳人的旧式爱情故事。

当时,盛家的一切均由盛宣怀的大太太庄氏主持,但庄老太太偏偏反对这桩婚事,理由很简单:“别的不讲,太保的女儿,嫁给吹鼓手的儿子,才叫人笑话呢。”所谓吹鼓手,是指宋子文的父亲宋耀如当过传教士,以前在盛宣怀的老家常州、无锡一带传教,背着手风琴边走边拉,吸引听众。

这位庄老太太也真是顽固得可以,其实,即使从门阀观点来看,她的女儿嫁给宋子文也算不上委屈。当时宋家的大女儿已经嫁给了孔祥熙博士,二女儿更是大名鼎鼎的孙中山夫人。但老太太不理会这些,她眼里只有一尊前清太保的灵牌。

一个没落的封建公爵,看不起生气勃勃的资产阶级新贵,根深蒂固的偏见扼杀了一对年轻人的情爱,这使人想起狄更斯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某些情节。

但坠入情网中的年轻人并不死心。当时,宋子文已接到孙中山从广州发来的电邀,便和七小姐策划了一同私奔的计划:晚上由宋子文驾小船停泊在盛家后门附近,看见后门边有一盏红灯笼出现,就把船靠上去,把七小姐接走。

宋子文在小船上整整等了三夜,那盏幸福的红灯笼始终没有出现。带着失恋的痛苦,宋子文只身往广州去了。

盛家失去了最后一次在中国历史上显姓扬名的机遇。至此,关于盛宣怀的故事也可以画上句号了。

后来的情节大家都是熟知的。几年以后,北伐成功时,当年小小的英文秘书已是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了。宋氏家族的显赫更不是盛家所能望其项背的。盛七小姐追悔莫及,曾企图再续前情,但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宋子文的拒绝。

这似乎又不是一则简单俗套的爱情故事。

我在上文中曾提到一篇题为《略论旧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三代核心人物》的文章,其中第三代核心人物即为蒋介石和宋子文。对于宋子文与盛七小姐的爱情悲剧,我是由衷惋惜的,如果不是因为庄老太太的势利眼,人们在回顾中国近代实业史时,将可以发现一条相当醒目的家族关系线索,从19 世纪70 年代到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封建官僚中的有识之士到新兴资产阶级中的自觉人物,承接在一个家族的链环上,这将是相当有意思的。可惜盛家后门口的那盏红灯笼始终没有点燃,盛宣怀也始终没有能走出那个旧式的营垒。从这个意义上说,盛七小姐天生就没有成为宋家贵妇的缘分。

于是,我又想起了常州盛家故宅下面那深厚的墙基和盘根错节的老树根。据说,规划在那一带的新建筑相当堂皇,但在我看来,光是那地基,就足够清理一阵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