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第9/9页)

终于有一天,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被陈先生看到了。我在前面已经说过,陈先生虽然是个地主分子,但他不是一般的土财主;他上过大学,在扬州开过商行,还参加过政治活动,与国共双方的关系都不错。人们都认为他是很有学问,也是很有见识的,因此并不把他当一般的四类分子看。就在那一次,他给我讲了以上一段关于董小宛结局的公案,并且发表了那一番“不简单”的感慨。

我也由衷地认为当一个文人“不简单”,能用自己的笔写出那么多人生的况味、命运的沉浮、心灵的悸动,让人们久久地掩卷难忘,唏嘘感慨,还有什么比这种劳动更令人神往的呢?那么,就学着当一个写书的文人吧。现在想起来,这实在是一场历史的误会。试想如果那次我不走进水绘园,也许现在正干着另外一份工作,而且肯定也津津有味,相当投入。这种人生偶然性的后果,该轮到我来咀嚼了。

前些时候,我回了一次母校,当然也去看了水绘园,却觉得很失望。湖心亭四周的水面似乎逼仄了许多,几乎可以一蹴而过。那曾经把一个年轻人引渡到生命的彼岸,簇拥着他走过那段漫长的心灵历程的沧浪之水,竟是这么一塘污垢么?只有那湖心亭还是当年的格局,却也有些破败了。进入亭子的通道仍然锁着,人们大概早就忘记了这里的风景,也忘记了锁在这里的故事。

回到招待所,我翻开母校的校庆纪念册,从前面的纪念文章中,我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她是A 君当年的女友,如今是该市的一位领导。盯着那个名字,我想了很多。当了官,当然不一定就能说明水平能力之类的出类拔萃,但作为一个女人,至少可以说明她在人格上有着超乎寻常的坚强。而且我坚信,A 君的悲剧,肯定给了她的人格一次强有力的锻打。也许正是在那一刻,她从心灵的废墟上站立起来,完成了一次悲壮的涅槃。从此以后,纵然是雨鬓风鬟,千难万险,她也足以承当,不会退却了。

哦,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