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现今社会是不是无处申理?(第13/15页)
这件事出来之后,别说友邦惊诧了,我们这些已经生活在这个神奇国度很多年的人都惊诧莫名:咦,居然这样也行啊。鉴于舆论的心神不宁,这两天深圳的有关部门出来回应说,这些人都是临时工——“他们都是属于面向深圳户籍招聘的临时人员,扣完税后只有1616元,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公务员”。
这就造成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悖论:如果工资真的这么低而这些人又拥有豪宅的话,这个临时公务员所要求的就不单单只是业务能力,还有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类似于身为千万富豪而竞选成功的纽约市长、年薪只有一美元的那种。美国才有一个这样的市长,我们就一个小小的深圳至少就有了这么多人,深圳的精神文明建设可见一斑。
但如果工资只有这么一点而本身又不是具有献身精神的富豪,这些钱是怎么来的估计就值得探究了。当然,我们知道探究也不会探究出太多东西,毕竟喊了这么多年的官员财产公示制没有任何效果,这些被宣布的“临时工”甚至都不算在正式编制当中,恐怕就更是没有财产阳光制什么事了。只是这未免让人浮想联翩:要是政府的临时工都能这么有钱,那正式工会是什么样?
说实在的,关于“临时工”这件事我个人觉得实在算是没啥技术含量的辩护词了。自从不知道那次公共事件开始,“该人是临时工”的说法就成为了标准的辩护词之一,这次深圳只是创造了人数上的记录,比之其他地方“城管打死人是临时工干的、警察打死人是临时工干的”来说,除了一下子发现了这么多临时工之外,并无什么新意在其中。而这件事也没什么新意,只不过是借用权力为自己谋福利,没想到大家都心同此念,从而玩儿得过头儿而已,找其他借口也是掩饰不住这层真相的。北京最近被暴出机关单位的所谓集资房比周边的房产便宜太多,应该可以为这件事做一个备注吧。
顺便说一句,这些年总是听说精简公务员队伍,如果深圳关于“公务员临时工”的说法为真,这个精简到底是怎么回事?难不成当地的机构不但不需要精简,甚至还有人员不足的态势?如果不是这样,对于那些正式工的工作效率,恐怕要打上另外一个问号了。
您看,说谎就是这么麻烦,因为每次说谎都会让真相暴露得更多一些。
认可选择就是最大的尊重
近日,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镇高杰村村委会主任的职位,被一个十九岁的小丫头“拿下”。这当然是引发了争论。支持者说,别看人家年纪小,说不定就能真的称职,年轻有活力总是好事。这个辩论的路子大致相当于“甘罗十二为丞相”,十八岁统帅千军万马之类的话头儿。而反对者自然也是从能力上入手,英明地指出年纪太小、承诺太多,将来做不到会如何如何。
关于这个小姑娘的能力问题,如果加入进去讨论就基本上变成举例大赛了。人类这么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如果想举例的话,基本上都能举出各种正反的例子,到最后就成了一锅例子糨糊汤,除了重温一遍历史故事以外,对于事情到底应该如何是完全没有帮助的。信息含量虽然未必为零,但《故事会》要是能解决《商业评论》的问题,这个世界倒是简单了。
如果世界上的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的话,这个事件就能告诉我们一些其他的东西,而这个东西与能力以及年龄并不相关,唯一相关的是我们是否有权利进行选择。
不知道支持与反对的两者注意到没有,这个小姑娘是通过村民选举而得到这个职位的。第一次选举中,原来的候选人都没有得到足够的票数,小姑娘加入选举,一共461票,她得到450票。在选举的过程中,她不但阐述了自己关于未来的想法,还做了现在很流行的才艺表演,能够得到这么多的票,恐怕并非偶然。
我们也是有选举的,不过,请回忆一下阁下曾经的投票经历,是否有候选人为您表演过任何才艺?是否有候选人曾经对你说过,如果他或者她当选,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变化?是否有候选人告诉过你,如果你的生活有了问题,他们会为你做什么样的工作?如果这一切都没有的话,选择一个能够这么做的人,难道有什么错么?
基层选举这件事往往被人所诟病,往往有人用“例子糨糊汤”的形式列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来说明这种选举会出现的问题。但我们要明白的是,这绝对不是选举本身有问题,而是选举这件事没有完全地、真正地交给老百姓去做。如果这个权利是完整的,这次选上去,下次就能把他们选下来。只要真正的选举权利在手,所谓选举的弊端就是个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