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金榜题名(第5/9页)
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7月30日晚观看了在工人体育场举行的北京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的决赛并出席了闭幕式,是自去年1月在周恩来总理追悼大会上致悼词以来第一次在群众面前露面,受到了现场观众的鼓掌欢迎。从此,邓小平回到中央领导岗位,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路上开拓前进!
过了几天,高建国专门跟母亲请了假,骑车来到香港大学,想把完成的画作交给钱教授。碰巧钱教授有一个“香港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的系列讲座,高建国跟随一群学生来到教室,偌大的阶梯形教室已经基本坐满,只有最后一排还有空座,高建国在最后一排静静坐下。钱教授在助教的协助下摆弄好幻灯机,讲座正式开始了。钱教授首先放出了幻灯片,一幅幅老照片都是香港保留下来的一些历史建筑,有“鲁班先师庙”“大坑莲花宫”“虎豹别墅”“鸭脷洲洪圣庙”等等。这些建筑有的是前清所建,也有20世纪以后建成的,都采用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风格。
“……这些建筑尽管所处地域偏僻,建筑规模不大,但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北京的建筑高度相似,体现出重礼教、尚人伦的特点,建筑的装修与装饰都反映出浓厚的华夏民族的审美情趣……”一边讲述,钱教授又放出了北京的一些古建筑照片进行对比。
讲座结束了,不少学生围住了钱教授进行提问,高建国只有站在讲台旁安静等候。终于学生们都散了,高建国才来到收拾材料的钱教授身旁,鞠了一躬,双手呈上了自己的画,说道:“钱教授,这是我答应送您的画。”
“我还以为你忘了!”钱教授看见高建国,面露惊喜。
“答应别人的事怎么能食言!”高建国正色道。
钱教授微笑着问道:“上次你说你正在读夜校,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打算,比如报考我们香港大学?”
“报考大学?这我连想都不敢想。”高建国对这个建议十分意外。
“为什么?”钱教授扶着眼镜仔细地看他。
高建国面露羞惭之色,低声说:“上大学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我根本负担不起。”他知道,香港上大学的费用,需要中产以上的家庭才能负担得起。
“如果是因为学费,我建议你向政府申请助学金和免息贷款,可不能因为钱耽误了学业。”
高建国抬眼问道:“我也有资格申请吗?”
钱教授欣然道:“你有香港身份证,当然有资格申请。干脆这样,你填好申请表交给我,我帮你申请。”
从此,高建国开始经常与钱教授接触,还偶尔抽空去旁听一些港大的课程。在一次课后,钱教授叫住了高建国,微笑着说:“建国,你托我申请的助学金和免息贷款,已经获得批准了。”说着从手袋里拿出一张审批表交给高建国。
仔细地看着布满英文的表格,高建国惊喜万分,内心激动之下,拿着表格的手竟有些颤抖。钱教授拍拍他的肩,安慰道:“现在你不用再为学费发愁了,欢迎你报考香港大学。”
夜里,回到龙鼓村的高建国正赶上母亲和阿雄在收拾店铺,他激动地冲进厨房,拉着母亲的手臂大声道:“妈,我申请的助学金批准了。”说着把审批表递给母亲,一项一项地解释给母亲。岳芳英眼中渐渐充满了泪水,再也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地搂着儿子。
四
念大学,曾是高建国不敢想的梦,而今他终于开始以此为目标并为之而奋斗。进入大学学习深造并不只是身在香港的高建国想要完成的,祖国大陆正在面临着一场观念的转变。1977年5月,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为当时教育、科技战线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也让十年极“左”思潮泛滥时期,被贬低为“臭老九”的广大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很快这一口号传遍大江南北,催生出一种新的风尚。
王乐一回家,就看见一男一女围坐在安慧身旁,于是不冷不热地说:“安慧,你的朋友不少嘛,以前怎么没听说过,还不帮我们介绍一下?”
安慧还没来得及开口,丁跃音就抢着说:“我叫丁跃音,这是我哥丁跃民,我们都是安慧的好朋友。”
“哦,有点印象,好像那会儿在溜冰场见过。”王乐点点头。
丁跃民接着说道:“我和安慧是在一个大队落户的知青,所以——”话还没说完,王乐就打断道:“哦,那你也认识高建国?”
“认、认识啊!”丁跃民看了一眼安慧才回答。
丁跃音倒是不管这些,只顾着和安慧聊天。两人拉着手坐到了沙发上,丁跃音激动地说起了小平同志的讲话,大胆预言“我们的教育制度也许马上就会有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