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走向成功,只需要五步(第10/16页)
我把那种“既然已经这么努力了,给自己一点放纵作为奖励吧”的思维,转变成“这种状态是可遇不可求的,一定要充分利用”。
后来我发现这样做有很多的好处。
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极限。
有许多书籍都论述过意志力和注意力有限的理论,用意志力控制自己不转移注意力的时间就更有限了,据说,一个大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
但这个限度并不是固定的,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一些适当的训练也会让这种能力提升。一些书里推荐过运动、冥想等方法。
对我来说,专注就是对专注能力最好的训练。
今天超乎寻常地连续高效学习五小时,明天可能达不到,只有四小时,后天居然还可以六小时,慢慢地,注意力阈值被冲开,集中精神的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一气呵成、全神贯注地解决一个本来要拖延一下的大问题,那种感觉真的很爽,结束之后长长地舒一口气,耐力和注意力都在这种大任务中得到了训练。
及时收神。
发现自己已经走神了,就不要再花时间责备自己,有时候责怪自己带来的消极影响比走神本身还要大。
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想这件事:人的天性就是会分神,集中注意力本来就是一件克服天性弱点的事情。每次集中精神都要夸自己,真的很棒,如果分神,回来就好了。
我考研时,总喜欢在午饭时间跟同教室的人侃大山,导致自己头脑很兴奋,无论是进入午休还是进入学习,都十分困难,即便勉强开始学习,也会频频走神。
如何把飞得很远的思绪抓回来,如何把自己从巨大的热烈的情绪里抽离出来,集中到眼前的习题上?
你是否有迅速安静下来的能力?
如果没有,可以选择做下面的几件事情:
看一两页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书;
想一件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事情;
塞上耳机听一首平和的曲子,塞上耳机这个动作代表跟外界say goodbye(说拜拜);
凝神听几分钟自己的呼吸声。
我最喜欢看学习方法类的书籍,只要看上两眼,就能迅速收心,投入学习。
采取更容易集中精力的形式学习。
高中时我有个同学,喜欢死盯着历史书看,盯一会儿就开始呼呼大睡,或者神游外太空。
这样看书是最容易走神的,不像做数学题,还有个按步骤解题的过程。光靠眼睛是靠不住的,参与得越少,离开得越容易,一定要记得调动全身来学习。读题的时候可以边看边画,又不容易看错题,又可以防止走神。
我考法硕的时候,有大量的记忆工作,我会要求自己边看边默念,还自己写目录,对着目录重复本节重点。
我们可以不眠不休地打游戏,可以从一睁眼开始就刷淘宝,是因为对这些事情本身就有浓厚的兴趣,打游戏和刷淘宝充分顺从了人类的欲望,征服欲、购买欲等。我们对于学习的欲望源自好奇,但是应试下的学习跟好奇没有丝毫关系。
如果有人可以把学习设计成好玩的模式,绝对是大功德一件。现状下,我们只能自己找一些有意思的学习方式。
我挚爱的记忆方式,就是“说出来”,让自己特别郑重地站在一个地方,然后对着空气说,对着马路说,对着台下说:“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必须很顺畅地让自己讲出来,卡壳的话就回去看看书,重新讲。
这实现了人的“表达欲”。
我那时候只知道这样做很快乐,后来看到费曼学习法3,才比较完整地认识到这样做的好处。
增加压力。
众所周知,越临近截止日期,学习效率越高。
写一篇论文,对着电脑三个月丝毫无进展,效率为零,最后三天废寝忘食猛写一通,效率暴增。
自己给自己设定的deadline(截止日期)是没用的。
我克服拖延和提高效率的办法就是把deadline交到别人的手上,明明是周末才截止的事情,我承诺别人周三就给他,没办法,只好在周三之前很勤快地完成。
我有个成绩特别好的学妹,给我介绍过一种小组互助学习方法,她在班上找了四五个比较认真的同学,结成一个小组,大家按照章节来领取任务听课和整理笔记,争取把笔记写到最详尽的程度,然后再交换着看,在这期间每个人的学习效率都很高,如果不认真或者完不成的话,就会耽误别人的复习进程。
人的本性虽然懒,但是要脸啊。
强化渴望。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足够渴望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魔性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