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八章 是谁恶性循环作剧(第3/3页)
他就跟你吵。
……〇〇……
爱也常常只因为“多那么一点点”。
一个从来不集邮的孩子,你给他一张漂亮邮票,他不见得感兴趣。
但是当你给他一大包邮票之后,他会要你再买个集邮簿。
从此,你的信,还没拆,可能已经缺了角——
邮票早被他剪去了。
……〇〇……
收藏家不都是如此吗?
有人专收火柴盒、有人专收镇纸、有人专收名人签名、有人专收茶壶,甚至有人专收牙齿,管它是人牙、狗牙、虎牙、象牙、鲨鱼牙,他见牙就收。
如果你问他是怎么开始的。
他可能说:
“哎呀!也是巧合,有个朋友从非洲来,送我几颗野兽的牙,我觉得蛮有意思,以后见牙就收。朋友知道我‘爱牙’,有了特殊动物的牙齿,也送给我,愈收愈多,后业为了一颗自己没有的牙,甚至不惜花大价钱买,十几年下来……”
这不也是“愈爱愈爱”吗?
他原来只比别人多那么一点点。因为那一点点,使他更关心;又因为更关心,而有得更多;又由于有得更多,而更贪、更爱。
……〇〇……
了解了这一点,你要一个人爱一个人、爱一只宠物或爱一样东西,都不难。
只要你制造机会,使他付出。
他不爱与人交往,你偏交给他一个学弟或学妹,要他带。
他起先很不自在,甚至很不愿意,但是渐渐地,他愈带,愈爱带。
同样地,一个上某一门课的学生,刚开始的时候,表现得比别人好一点点,被老师赞美几句,他可能从此就都努力表现;改天,他升级,换了老师,那老师没发现他特殊的才华、没给他特别的关爱,他又可能“摔下来”。
这则是因为“愈不爱,愈不爱”。
……〇〇……
人会因为亲近而更亲近,也会因为疏远而更疏远。
原来的好朋友,久不见,虽然住在同一个城市,不知为什么,他没联络你,你也没联络他。
久了,你猜他变了,他也猜你变了;你怨他不找你,他也怨你不找他。
但是当有一天,偶然相遇,却可能发现彼此都没变,一下子,又成为好朋友。
亲戚更是如此。
久久不来往,就忘了旧情,多了猜忌,或是想“他发了,犯不着去高攀”;或是想“不在同一层面,也不必多来往”。于是偶尔接到他的电话,便冷冷淡淡地回过去,他也冷冷淡淡地回过来。
但是当有一天,老人死了,晚辈结婚了,大家不得不聚在一起哀悼、观礼。
一起聊聊天、敬敬酒、谈谈近况、感叹一下人生,突然觉得彼此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大家有那么多共同的回忆。
于是电话勤了,见面多了,疏远已久的亲人又相互走动了。
……〇〇……
多么可悲又可爱的人性!
化解“愈不爱,愈不爱”,最好的方法就是“愈爱,愈爱”,好比芳芳和她的宠物。
付出、付出、再付出。居然把一个原来最厌恶的对象,转变为最亲密的伴侣。
而今彼此付出了多少?
让我们掩卷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