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七章 超级天才的研究(第2/4页)

“听说你研究的氡气,可能对人体有害?”

于直点头:“昨天我收到化验结果,没错!而且有些人家的浓度相当高,氡气多半在地下室,成了‘辐射屋’。”十七岁的大男孩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我就是为了大家的健康而做这个研究的。”

县长和校长的脸色都变了,县长低着头沉默一阵,起身,拍拍于直的肩膀:

“好青年!好青年!你研究得真是好极了,先别说出去,好一鸣惊人。”

校长也拍拍于直的肩膀:

“天才,你的报告在发表之前,能不能先给我看看哪?”

……〇〇……

于直果然把厚厚一沓报告交给了校长。

只是报告到了校长手里,就石沉大海。

“我的报告呢?”于直憋不住了,跑去问,“科学大赛就要送件了。”

“不急!不急!到时候我们帮你寄。”校长哈哈大笑着。

还是于妈消息灵通,知道于直的报告送到了欣欣社区管委会,社区还特别为此开了个秘密会议。

“那些家伙挺神秘的。”于妈说,“还不准我多问。这是我儿子的研究,是全社区的荣耀,我当然要问。”

话才说完,社区委员会的主委,就在校长的陪同下登门拜访于妈了。

拜访是在于直上学的时候,于爸还特别为此赶回家。大家关门谈了两个多钟头。

于直回家,于爸于妈又跟儿子谈了半天。先关着门,没声音,突然听见父子对吼——

“我当然要寄!我当然要寄!”

“我不准就是不准!”

……〇〇……

于直的报告没拿回来,虽然存有底稿,他也确实没寄。

因为县长和校长都建议他,深入研究研究,准备得更完善之后再参加隔年的比赛。还说要为于直成立个特别奖学金,支持他上大学、研究所,一直到博士班毕业。

只是,没过多久,校长就调到南部去了。

县长的妹妹也搬走了。

连物理老师都不见了。

欣欣社区变得真快,住户一下子搬走了一大批,换成想上“超级名校”的一批新家庭搬进来。

可惜的是于直也搬走了,因为县长帮于爸介绍了新工作。

于直的论文始终没发表,倒是用那份研究申请进了名校,而且一路上去,拿到了博士。

他没拿欣欣社区的特别奖学金,也没再回过欣欣社区。

因为欣欣社区已经不见了。

……〇〇……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于直不是超级天才吗?为什么他辛苦半年多做出的研究报告,没能参加最后的比赛呢?

县长、校长不是把于直捧上天了吗?为什么后来对他改变了态度?

因为于直发现社区有危害人体的“氡气”,要是传出去,房价就要大跌了。他的发现,对社区确实不错,使大家知道“避之为妙”,所以知情的人压着他,不要他走漏消息,一个个把房子高价脱手,逃之天天。

往简单的地方想,这故事反映的是自私的人性,但是,向深一步探索,则呈现了几个非常残酷的问题——

什么是公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正义?

……〇〇……

“公理”,顾名思义就是“公众认为的道理”。

问题是,多少人是“公众”呢?

一个十亿人口国家定出的法律是公理;一个十万人口国家定出的法律也是公理。往更小的地方想,一个家庭可能也有他家的公理,一个法律到不了的乡村,可能有他村民的公理。

可不是吗?

想想!在过去中国的乡村,当一个妇人通奸被抓,放进竹笼,抛到水里,等一炷香的工夫,再拉上来,是活是死,全看造化。

是谁下的令,认为可以这样处决?

是宗族里的长辈!那几个人只因为多活几年成了“族长”,就能决定晚辈的生死。

再想想,许多西方人的船上都挂个牌子,写句话——

“船长的话就是法律。”

这句看起来像开玩笑的话,难道不是真理吗?

连在一辆车上,那司机的话都可能成为法律。

……〇〇……

说个故事给你听:

有一年我在某乡间坐巴士,车子前面挂个大牌子——“禁止吸烟,违者罚款。”

突然传来烟味,我举目张望,一车人都没抽烟,最后终于找到了,是司机在吞云吐雾。

那时候年轻气盛,我立刻喊:“对不起!车上不准吸烟!”

你猜反应如何?

居然全车人都不吭气,非但不吭气,而且看那司机不听,竞有人说:“司机可以抽烟,他辛苦,让他抽吧!免得他精神不好,出车祸,大家都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