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米利与乔(第3/6页)

那个星期三,教堂的大门即将关闭,乔离开管风琴,从螺旋状的扶梯下来走到忏悔室前。这个年轻女人仍然独自一人坐在长凳上,而人群已经伴随着金格巴尔太太的遗体走向教堂旁边的墓地。

他走到她的身边坐了下来,打破沉默,问她是否是死者的家属。米利承认并不认识死者,并在乔问她为何出现在此之前,向乔吐露了心声:她觉得他弹琴的指法很优美,很喜欢他演奏巴赫的曲子的方式和感觉。就在这一分钟,两个寂寞的灵魂从此不再孤独。对于乔来说,他从未听到过对他演奏手法的如此美好的赞叹;而对米利来说,自从她来到费城以后,她从来没想过能随随便便成为谁的朋友。

乔拉起她的手,带她上了螺旋扶梯。从二楼俯瞰整个教堂大殿,米利大为赞叹。乔邀请她背靠在沿墙排成一排的风琴管上,然后按下琴键,用D小调演奏了托卡塔。

米利感到音乐似乎穿透了她的身体,直击她的内心,而她的脉搏也随着韵律在跳动。这些音符传遍全身的体验是如此的奇妙。可惜的是,这场私人演奏会最终因神父的出现而被打断了。他很诧异教堂里为什么还有声响,于是也顺着楼梯爬了上来,结果发现米利背贴着风琴管,嘴巴张得老大,神情亢奋。于是,神父就像见到了魔鬼一般,立刻摆出了一副准备驱魔的样子,质问乔他身边的这个年轻女人是谁,乔停止了演奏,结结巴巴答不上话来。

米利伸出手与神父握手以示问候,并自称是乔的姐姐。她的镇定自若把乔给惊呆了。神父皱了皱眉头,把乔的三十五美元报酬放在了长凳上,然后请他们离开这里。

刚一走出教堂,乔——那时候还叫乔纳森——便邀请米利共进午餐。

十年之后,每逢他们的偶遇纪念日,两个人还是会去金格巴尔太太的墓地,在她的墓碑前放上一束郁金香。

米利随后经历的一场大冒险更加拉近了她与乔的距离。这一次冒险与她的工作紧密相关。

学校的网络服务器被“黑”了。校长发现学生们对这一次期末考试抱有一种不同寻常的轻松态度,这在他看来很不正常。更诡异的是,教授们在阅卷时完全无法给出低分,所有试卷的成绩都在九十分以上。很快,谜底就揭晓了——有人窃取了试题。

在发生这件事情之前,学校的法务部只处理过一些稀松平常的事务,例如,核对保险单、申请各种证书执照,以及撰写各类行政文书(校长热衷于为学生制定各种校内行为准则,尤其喜欢搞出一些规章制度,明令禁止学生们干这样或者干那样的事)。这一次,校长先生煞有介事地莅临法务部,宣称学校方面已经准备提出刑事诉讼,而这也将是这所学校历史上第一次面临刑事案件。柏林顿太太的血压当场飙升,远远超过了学生们这一次全面飘红的期末考试成绩。

柏林顿太太草拟了一份诉讼状,由米利重新誊写,整个过程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但这两个人,尤其是柏林顿太太,都希望这一项工作能够再持久一点,因为只有花的时间足够长,才能充分体现出事态的严重性,对校长而言尤其如此。两人心照不宣地达成默契,决定等几天再告诉校长诉讼状已经写好,届时还要宣称本部门已做好一切准备,将毫不留情地打击那些无法无天、入侵学校电脑系统的狂徒。

在那非同寻常的一个星期里,每当米利在走廊里遇到校长的时候,她都会摆出一副愁苦的表情,以便显得自己身为员工对这起校园悲剧的发生深感同情和痛心。她的努力表演最终换来了校长勉强的微笑。即便带着一丝恼怒,但总算是微笑。哈利路亚!

可是,在柏林顿太太表面上还忙着写诉讼状但其实私底下已经恢复日常工作之后,米利反而开始觉得越来越无聊了,她决定自己展开调查。

乔·马龙是个诗人,如果他成为老师的话,恐怕每一名学生都会因此而对他热烈期盼,哪怕只是听他上一次课也好。实际上,他不但心灵,还更加手巧:无论是管风琴、钢琴、羽管键琴,还是计算机,只要是带键盘的东西在他的指尖下总是会乖乖听话。如果说米利想在身边找一个人帮助她查出“试卷黑客”的身份的话,那她肯定要找乔,她唯一的真正的朋友。坦白来说,她身边认识的人也就只有柏林顿太太、校长先生、她在弗拉明戈路住所的邻居哈克曼太太,还有就是乔了。

在“舞弊案”发生后的第二个星期二,米利和乔进行了一次夜间大冒险。虽然他们的行为有些违法,但这个调查行动还是对学校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