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有人出生,有人结婚,有人去世(第16/16页)

①参看《小说家萨克雷》七一——一一四页;《英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小说》二五一——二五六页。

②见奥列弗·艾尔登(Oliver Elton)《一八三○——一八八○年英国文学概观》(A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第二册二三一页。

③《书信集》第三册四六八页。

④譬如凯丝琳·铁洛生就以为萨克雷是在讽刺爱米丽亚这种类型的女角(见《英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小说》二四六页)。

⑤参看《萨克雷生平索隐》三六页。萨克雷的女友——萨克雷认为有“一部分”和爱米丽亚相似的那一位——也很不满意爱米丽亚这个人物(见《书信集》第二册三三五页又三九五页)。

萨克雷善于叙事,写来生动有趣,富于幽默。他的对话口角宛然,恰配身份。他文笔轻快,好像写来全不费劲,其实却经过细心琢磨。因此即使在小说不甚精警的部分,读者也能很流利的阅读下去。《名利场》很能引人入胜。但是读毕这部小说,读者往往觉得郁闷、失望。这恰是作者的意图。他说:我要故事在结束时叫每个人都不满意、不快活——我们对于自己的故事以及一切故事都应当这样感觉①。他要我们正视真实的情况而感到不满,这样来启人深思、促人改善。

①《书信集》第二册四二三页。

《名利场》在英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萨克雷用许许多多真实的细节,具体描摹出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和一个时代的片断,在那时候只有法国的斯汤达和巴尔扎克用过这种笔法,英国小说史上他还是个草创者①。他为了描写真实,在写《名利场》时打破了许多写小说的常规。这部小说,可以说在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的境地。

杨 绛 一九五九年①参看《忧患的锻炼》三九四——三九五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