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莫尔传 第一部(第7/8页)

“说完这些后,我接着说道:‘我不知道为什么英国就不能采用这样的惩罚方式,我觉得这比和我辩解的人士所啧啧称赞的公正司法更加有利于社会发展。’那个教外人马上回应:‘这样的律法制度如果是在英国,会产生极大的危险的。’他努了努嘴,然后摇头沉默了。在场的人也赞成他的说法。

“这个时候,红衣主教发言了:‘我们没有实施过,就无法断定这样的方式是否对社会有利。不过如果有犯人被判死刑后,我们尊敬的英王陛下下令延迟执行,倒不妨一试这样的惩罚方式,如果实施顺利并且确实行之有效的话,这样的律法条文就是可以在我们国家建立起来的。如果行之无效,那么再立即处死定罪的犯人,这样也不失公正,并且这样的试行也不会给社会带来危险。我认为对于那些游民也可以用这样的试行方法,因为我们的法令依旧无法有效地制裁他们。’

“红衣主教说完后,在场的人们赞不绝口,但是我说出这样的想法却被他们不以为然,反而加以鄙夷。对于怎样处置游民这一提议,他们更是大加奉承,因为这是红衣主教自己的看法。

“我不知道应不应该,把接下来滑稽的事情复述出来。不过我还是要讲一下,因为它没有妨碍到我的思维,也切合我们讨论的主题。

“那就是当时有一个食客也在一旁。他想扮演一个滑稽者,事实证明他确实很滑稽。他时不时地说出一些索然无味的笑话来引人发笑,但是人们笑的不是他所说的,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不过他有时候说的话也不无道理,这就是俗话所说的‘狗嘴咬苍蝇,总会咬到一只’。因为有个食客提到了我和红衣主教对盗窃犯和游民的制裁措施,但是他说还有一批因为老弱病残而找不到工作谋生的人,还没有相应的处理方案。

“这个时候,那滑稽的食客就发话了:‘我知道怎么处理这样的情况。我巴不得把他们赶得远远的,让他们从我眼前消失。他们总是可怜巴巴地纠缠着我不放,向我要钱。不过随便他们怎么哭号纠缠,我也不会给他们一分钱。不是我不愿意给钱,而是我无钱可给。所以现在他们再也不纠缠我了,因为他们也不想白费力气。他们知道从我身上是捞不到一滴油水的,就像是那些身无分文的教外僧,他们是不会去纠缠的。假如让我来制定一条法令,我就把这些游民全部分到各个寺院去。’红衣主教对这些玩笑话微微一笑,而其他人却是信以为真。这个时候有一个教外僧对他的这个笑话表示出了愤懑不平。他说:‘不。你不可以把乞丐变成寺院中人,除非对我们有所补偿与照顾。’

“那个讲笑话的人说:‘我们已经对你们加以照顾了啊,因为红衣主教已经说了把游民管制起来做劳役,这样就很好地照顾你们了,你们才是名副其实的游民啊。’

“当时在场的人们见红衣主教没有对这样嘲讽的笑话感到生气,大家也就开心地笑了,只有那个教外僧怒不可遏,这也是正常的。在面对如此的嘲笑与讽刺的言语下,他忍不住谩骂起了那个滑稽的食客。他骂那个食客是蠢货、污蔑者、死鬼,同时还从《圣经》上引用了大量的谴责词句。

“这时,那个食客也开始变本加厉地嘲笑起来了:‘亲爱的光头,不要生气嘛。圣书有言:“你们要学会忍耐,才可以保全灵魂。”’教外僧回应道:‘该死!我没有生气!至少,我不曾犯罪。诗篇有言:“你生气,但是不要犯罪。”’

“红衣主教很友善地劝诫那个教外僧不要生气。但是他说:‘我没有生气,我只是将一片赤诚之心表现出来。一个虔诚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赤诚之心。所以圣书有言:“寺庙中的我,有着如同火烧的赤诚之心。”’在场的人们也唱道:‘当以利沙13走向教堂,嘲笑他的人感受到了这个光头的赤诚之心。’那个讲笑话的滑稽者也有相同的感受吧。

“红衣主教说:‘你这样的反应或许是出于赤诚之心。但是我认为,假如你不和一个笨蛋发生可笑的口舌之争,不和一个笨蛋斗智,那不是显得你更有修行,更加聪明机智吗?’

“‘不,大人,’教外僧回答说,‘我不会显得更加机智。因为聪明的所罗门曾经说过:“是什么人说什么话,回应笨蛋就要用傻话。”我不就是这样做的吗?我友善地给他指明了那个他很容易就犯的错误。因为假如许多人在嘲笑以利沙的同时,就会感受到他的赤诚。那么一个人嘲笑很多教外僧,其中光头的很多,这个人可以感受到怎样的赤诚之心呢?更何况教皇有旨,凡是嘲笑教外僧的人都会被开除教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