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一地鸡毛(第5/6页)

方玮没有说话,裹紧了自己的被子,不再理他了。

刘双林和方玮结婚不久,在刘双林的提议下,方玮和刘双林回了一次刘双林的老家。以前方玮对农村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学校上学时,曾到农村参加过支农劳动,与其说是劳动,还不如说到乡下进行了一次全班学生的集体旅游。在春天或秋天的田野里,撒着欢地跑上一天,农村在她印象里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那时的方玮,对刘双林是否出生于农村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从她出生,到长大成人,她熟悉了军人家庭这种状态,因为同在兵营,家庭结构也都差不多少,这家与另外一家也没什么不同。她认为,天下所有的家庭也都是相差无几的。方玮可以说是属于那种晚熟型的女孩,她对城乡、阶层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师医院时,别的女兵谈朋友时,一再强调对方的家庭;她感到不可思议,每个家庭就是那个样子,还有什么好强调的呢?军人是一种职业,工人、农民、学生也是一种职业,无非是工人做工,农民种地罢了。方玮还不知道这种差别,所以在她下决心嫁给刘双林时,她根本没有考虑过刘双林的出身和家庭。

刘双林带着她回了一次刘双林老家,才给她真正上了一课。

坐火车,又坐汽车,然后又是步行,放马沟终于到了。这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小山村,四面环山,炊烟在村庄上空袅袅地飘着。刘双林的父母,刘二哥和刘二嫂,早就得知儿子这几天就要回来了,他们齐心协力地在村口的土路上已经巴望好几天了。终于见到了儿子和儿媳。他们热情地接过儿子、儿媳手中的包,大呼小叫地往家里面推让着方玮。

一村子人都知道刘双林娶了个高干女儿,他们早就想一睹高干女儿的风采了。在这之前有人曾分析过方玮的长相,在这些人分析起来,方玮一定是个其貌不扬的女子,或者打小落下个毛病什么的。因为凭他们对刘双林的认识,能留在部队工作已经是烧高香了,他凭什么能娶个如花似玉的高干女儿,那是不可能的。他们心里这么想,私下里这么议论,但在刘二哥和刘二嫂面前是不能说出来的,他们想一睹高干女儿的“芳容”,以验证自己的想像。

当方玮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惊呆了,就连刘二哥和刘二嫂都惊呆了,没想到眼前的高干女儿,不缺胳膊不少腿的不说,和刘双林站在一起,怎么看都觉得刘双林配不上方玮,然而事实却是,刘双林把如花似玉的方玮领到了放马沟。人们在暂时的惊怔之后,一下子清醒过来,拥进了刘二哥的家,屋里站不开了,院子里站的都是人。

有人就打听:媳妇她爸是师长呀还是军长?刘二嫂一边忙活接待客人,一边说:是后勤部长,比师长、军长都大。

众人又一片惊呼了,在他们的眼里,师长军长已经是很大的干部了,比师长、军长还大的干部,到底有多大呢?他们没见过,只能去想像了。

刘双林差不多已经成为全村人的英雄了,他被围在众人中间,不停地散烟、散糖,一面招呼着客人。

他说:李大爷,吃颗糖,是喜糖。

李大爷就说:你小子这回行了,真行了。

他又说:王二伯,抽烟。

王二伯就说:你小子,你们刘家上辈子这是积了大德了。

方玮早就被刘二嫂推三推四地让上了炕,炕是火热的,有些烫脚,方玮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她接受着全村人的审阅。

直到天黑,众人才渐渐散去,剩下了刘二哥一家人,吃完了饭,夜就很深了。

刘二哥和刘二嫂腾空了一个房间,并把饭间收拾了,还铺了一些新报纸。刚睡到半夜,方玮就被老鼠打架的声音惊醒了。她再也不想睡了,抱着被子,蜷在一角,死死地盯着天棚。

去农村的茅厕,让她更是无法忍受,农村的茅厕每家都有,不分男女,每次她去厕所时,刘双林都在外面看着,里面又脏又乱,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让她作呕。别的地方她还可以忍受,每次去厕所,她似乎从生理到心理都要受一次酷刑。最后干脆就不怎么喝水了。

第三天的时候,她提出要走,被刘双林拒绝了。因为,还有许多亲戚没有看到她呢,那些日子,刘双林家的亲戚走马灯似的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他们喜气洋洋,无比自豪地带来了家里的特产,让刘双林回部队去尝一尝,他们热情地捉了方玮的手,唠着家常。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爸当多大官呀?

方玮无法回答,她为了这句话常常发窘,让她感到更难受的是,在亲戚们眼里,刘双林仿佛娶的不是她,而是她的父亲。她不理解,也没办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