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7/7页)

林叶开始有商业上的野心。她们工作的网站组织各种情调的专题活动,她是策划之一。有时候是寻找城市隐居地,有时候是流浪的梦想,有时候是孤单的日子对自己好一点。她和同事想把网上的这些内容做成实体书,最好是时髦的杂志书。这需要一笔初期投资。如果能做成畅销书,一期就能把投资收回来,但是没有这笔投资肯定是运作不起来的。于是她做了商业计划,开始找不同老板拉钱。她把她的忧伤打包,寻找一个好价钱。有两个小有名气的女作者承诺用新作加入杂志,还有四十几个大学生从网上参加了她们城市巡游者活动。

林叶晚上会站在窗边,双手支着掉了漆的暖气片看着窗外,谈计划,谈未来。她的眼睛亮亮的,在月亮的光线里,反射两道银色的圆弧。

“等杂志将来办大了,我就用赚来的钱走一回沙漠。无人区那边。”林叶说,“我要拍好多照片,再在网上搞个直播……我将来要用挣来的钱去开驿站,就像古代那种孤零零的木头驿站,开在人少的那些徒步线路上,每隔一天路程开一家,只收孤独上路的人……”

我想起她小学时候的样子。瘦瘦的,肤色有点黑,马尾辫梳得高高的,头发绷得很紧。她是单眼皮,但是眼睛是杏仁形,形状很好看。五年级的时候,她给我听张信哲,六年级,给我 Amei的磁带。那个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一个老大爷的三轮车上买到《机器猫》,林叶比我们都超前,早接触流行音乐,每个月拿午饭钱买《当代歌坛》。我们一起坐在学校对面拥挤促狭的饺子店里,我们吃锅贴,林叶吃精神食粮。她指着杂志上的每个头像给我们普及,能说出 Beyond每首歌的背景,把温兆伦当作情人。何笑不喜欢 Amei,林叶说 Amei早晚成巨星。那时候,在那灰头土脸的小街道上,音像店等于外面的世界。音像店门口摆着张学友和刘德华的海报,店里飘出林忆莲的声音。林叶每次去音像店买盒带的时候,总是将一张十块钱在手心里攥得湿湿热热的,上身俯到玻璃柜台上问:“老板,这周有新歌吗?”那个时候她就想去做杂志,想写歌词,想给磁带写文案,想去电台里做音乐节目主持人。在我们朴素的校服里,她藏起她的白色腈纶毛衣,一根手指都不让别人碰。

她一直那么努力,想在别人眼中活出一个好看的样子。那是我和她最大的差别。

我真的能像她这样吗?我躺在床上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