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城市 六 方与圆(第3/11页)

那天的课程是“提高礼仪造诣,展现性格魅力”。任课的付老师是个年轻人,一本正经,穿着白色的正装衬衫,黑色西裤,打领带——这是学校规定的。接下来的三个月,学生还需要掌握许多别的规矩,但付老师用一个故事开始了这门课。

“你的梦想是什么?最后一排中间的那位。”

一个女孩站起来。“从我出来之后……”她的音量逐渐变弱,左右张望着,突然被点名吓得她僵住了。

“站好了,”付老师告诉她。“要有自信。”

她站直了一点,又弯了下去,开始,停下,然后终于一口气说完,“自打我出来,我想要做销售助理。”

全班鼓掌。女孩坐下。

“好,”老师说,“我来告诉你们我曾经有过的梦想。”

我小的时候,很喜欢历史。我想要成为历史书里的人物,想为祖国做巨大的贡献。

当我长大一些,我意识到这并不实际。于是我决定,要站在天安门上检阅三军。但我觉得也许无法实现这个梦想。一个农村出来的人,想到天安门上检阅部队,这并不实际。我会把这个梦想留给后人。

后来我决定,要把全家从农村带进城;在城里养育我的小孩,让他们进一步发展。当你提升了自己,就能把全家提高一个档次。

我相信你们是为了同一个原因来到东莞。我们身上的担子是一样的。我们都想把家从农村搬到城里来,为家里做贡献。是不是?

如果你走出农村,你就提升了全家的层次。你的父母也会因为你的成就变得不一样。

自从我来到东莞,我经历过很多挫折。很多次我都想回家。但是你必须坚持。如果你回去了,结果就跟从没出来过是一样的。

他转向身后的黑板,写下:如何塑造良好的礼仪形象:衣着。

“衣着的颜色非常重要。现在我来告诉你们,当穿着不同颜色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的性格是怎样的。请记下来。”

红色代表热情。

橙色代表兴奋。

黄色代表活泼。

紫色代表神秘。

绿色代表清新。

黑色代表冷静。

白色代表纯洁。

蓝色代表得体。

第一天,付老师涉足了很广泛的领域。他给了一些小贴士,告诉大家如何建立信心。练习大胆地表达自己。走进房间,要像它是你的地盘。他从历史中找到精神激励。我的偶像是毛泽东。蒋介石让黄河堤溃决以阻碍日军:这就是果敢的决策。阻挡日军的洪水也淹没了几十万的中国农民,但付老师并没有提起这个事实。教的是礼仪,不是历史。

九点一刻,他打断了自己的讲课,唱了几个小节的流行歌曲。教训: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乐在其中,就要表达出来。九点半,一个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这也是第一次有人敢主动举手。十点一刻,这堂课提早几分钟结束,刘校长回到教室做最后一段励志演说。“告诉自己,你们要和白领班融为一体,”他对学生说。“你们和街上其他的那些人不一样。”

这是我见过的最诡异而混乱的观点,它把个体的重要和僵化的新潮思维结合在一起:紫色代表神秘。这启示很现代——表达自己,要自信——但随之而来的又不忘传统的训示——你会把全家提高一个档次。连历史也在东莞的教室里被牵强地带上了一笔。能指望一个十七岁的打工女孩,从蒋介石淹没日军、淹死几十万同胞这事里学到什么?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新的规则很快聚积起来。倒茶的时候,茶杯要七分满。紫色的眼影适合所有的亚洲女性。追求成功,三分靠知识,七分靠人情。左手拿电话听筒,右手拨电话号码。笑的时候,嘴巴要张开,不露齿,嘴唇放平,嘴角稍稍上抬。午休的时候,不要平躺在椅子或者桌子上。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动作都需要指导;有时候这种课感觉就像火星人要伪装成地球人而上的速成班。不过历史的英雄们一成不变,蒋介石和毛泽东引领全军,把希特勒遥遥甩在第三位。希特勒的价值在于口才;纳粹头头是个精彩的演说家。这是礼仪课,不是历史课。

但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并没有睡着。她们看上去也没有觉得无聊。两个小时的课,中间没有人离开教室上洗手间;她们怕一离开就漏掉些什么。一直以来,教育这些女孩的老师和课本,本身早已同现代世界脱节。她们背下一大坨食古不化的规则,励志教条和儒家箴言。但她们却懂得只吸取她们需要的东西。很久之后,我才领会到她们早已掌握的核心原则:如果你的言行举止都像比你阶层更高的人,你就会成为那种人。

第一天之后,我再也没有看到过一个女孩穿工作服来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