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书(第6/11页)

按照法律规定,陈维礼是中国籍,意外死亡,理应交由京师警察厅来处理。日本人却把陈维礼的遗体特意送进使馆,一定是有什么缘故。

许一城本来想再询问一下,木户教授却突然站了起来,对许一城道:“团长回来了,你可以直接问他。”

四五个日本人正好走进饭店,为首一人宽肩阔面,下巴奇厚,两道浓眉始终绞在一起,如同顶着一个墨团。木户有三起身喊了一声:“堺团长。”堺大辅看了眼许一城,问他是谁,木户有三道:“他叫许一城,在问我陈君的事情,您比我知道得清楚,正好跟他说说吧。”

许一城暗暗叫苦,这位木户教授真是成也实诚,败也实诚。

昨夜方老山目睹了一伙神秘人把陈维礼的尸体抬走,那半截留在手里的纸肯定也被他们收缴。那伙人一定知道,有人拿走了上半张纸。木户教授这么一说,这不明摆着告诉人家,纸在我手里,我是来查陈维礼死因的吗?

本来他还打算旁敲侧击,不动声色地通过考察团里的其他人来打探,现在倒好,直接被木户有三给出卖了。

果不其然,一听到陈维礼的名字,堺大辅双目爆出一团利芒。他打量了许一城一番,用中文问他和陈维礼什么关系。许一城只得回答:“我是他在北京的朋友,他约我今天来大华叙旧,可一直没出现,我过来找找看。”堺大辅将信将疑,开口道:“很不幸,陈君昨晚吸食鸦片过量,已经去世。我们刚刚把他的遗体送到日使馆,等到尸检结束后,我们会通知他的家人。”

“尸检不应该是京师警察厅来做吗?”许一城问。

堺大辅不屑道:“你们中国的尸检水平太低,根本没法信任。再说我们现在想找警察都找不到。”

这倒也是事实,现在从吴郁文以下,警察厅所有人都惶惶,机能趋于瘫痪。

许一城知道这一下子打草惊蛇,让对方起了疑心,没法继续试探下去了。于是他又敷衍几句改日吊祭的客套话,借故离开。木户教授聊得意犹未尽,他扯住许一城袖子,说中国有这种见识的人实在太少了,想约个时间去清华拜访。许一城犹豫了一下,在堺大辅的注视下,还是把地址留给了他。

在离开大华饭店时,许一城注意到堺大辅身后站着一个人,一直冷冷地注视着他。这家伙穿着中式长袍,能看到衣下微微隆起的肌肉,脖颈粗大而精悍。许一城与他擦肩而过,突然身子一矮,这家伙便迅速避让,然后立刻恢复成平常站姿。

许一城冲他笑了笑,指了一下自己皮鞋,意思是我只是系一下鞋带。在这个人冷峻的目光注视下,许一城缓缓步出大华饭店,头也不回,一直到走到大街上,才长出一口气,发觉脊背一片冰凉。

许一城很确定,这一定是一名军人,只有军人才有这种内敛洗练的杀气和迅捷动作。

事实很清楚了,陈维礼这次来北京,是以支那风土考察团翻译身份出现的。他发现了什么事情,情急之下扯下一张支那风土研究会曾用过印的信笺,从大华饭店逃出去,结果在半路不幸遇害。

东京帝国大学、支那风土研究会,说不定还有日本军方的影子,许一城觉得这件事越发蹊跷,也越发凶险。如果调查继续深入,他所要面对的,恐怕将会是一个组织健全的庞然大物,而他这边甚至连报警都没人理睬。两相对比,强弱极其悬殊。

可是,那又如何?

许一城抬起头,看到一排乌鸦从头顶飞过,好似天空裂开了一道细小的黑色缝隙。他咧开嘴,露出一个自信而坚毅的笑意,抬起双手,拇指相抵,八指交拢,对着天空拜了三拜,手背翻转,再拜三次。

托孤一拜,九死不悔。

许家之人,许下承诺,就绝不会中途而废。

这一天注定无法平静。当许一城返回清华学校时,他惊讶地发现,房间里两位年轻的客人等候多时了。

一个是刘一鸣,一个是黄克武。两人本来笑嘻嘻的,看到许一城进门后脸色凝重,一时都有些尴尬。许一城问他们怎么跑来清华,黄克武一推刘一鸣,让他说。刘一鸣推推眼镜,把来意说明。

原来他们两个到这里,是为了吴郁文那件事儿的一点余波。

那天在吴郁文的宅子里,正德祥的王老板捐了一千五百大洋,换回来一个泥金铜磬,内里还镌着一圈梵文,形若莲花。当时是药慎行亲自掌的眼,虽未标定年代,但不会早于乾嘉。乾嘉到民国没有多少年头,铜磬本身也不算罕有,不值多少钱。王老板安慰自己,反正是花钱消灾,真的假的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