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再入军校(第8/9页)

“有这么神奇?!”戴局长欣喜地接过小药瓶,“太好了,这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审讯效率。我们军统这次就要有一次质的飞跃了。顾问先生,希望今晚您可以赏光吃晚饭。明天上午,我会带您去见委员长。”

“好吧。”

戴局长起身道:“我带您参观一下我的军统总部。”德莱恩跟着他来到二楼和一楼,戴局长边走边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介绍:“我们内部组织有书记室、情报科、行动科、电讯科、总务科等。在内部通讯方面,军统各省站均有无线电台,所有文件往来,均用化名,你要发电给我,就找重庆的‘杨柳青’,我身边的工作班子叫做甲室,也称为机要室,我们这里,位置不高,权力很大,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嘿嘿,我们军统挂的军事招牌,委员长在抗战期间的口号是‘军事第一,胜利第一’,因此我们始终以军事情报为主。”

……

抗战时期,委员长在重庆主要有4个官邸,即曾家岩官邸、上清寺范庄花园、老鹰洞和黄山官邸。黄山官邸位于南岸,前临凉风垭,旁依老鹰岩,幽静清雅,既是避暑胜地,又是防空佳处。战前黄山官邸原为白礼洋行买办黄云阶的私产。抗战初期,委员长侍从室花重金购买了此山,1938年到1946年间,黄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军事指挥中心和政府要员官邸。

在官邸中,云岫楼为委员长住宅,三层楼房雄踞秀峰,楼上有大阳台,山城景色尽收眼底。

当戴局长的轿车载着德莱恩上山的时候,沿山简易公路旁突然闪出一队宪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汽车在官邸前停下,二人下了车。

客厅内,委员长正坐在沙发上品茶、看报,侍卫官进来通报:“委员长,客人到了。”

随即戴局长和德莱恩在礼宾官陪同下走了进来,委员长上前与二人亲切握手。

戴局长礼貌地鞠了一躬,“委员长好。这位就是顾问德莱恩先生。”

“委员长,您好啊。”德莱恩上前与委员长亲切握手。

委员长穿一身蓝布长衫,头发两边剪得很短,头顶上的头发不到半英寸,灰白的唇髭修得很短。委员长彬彬有礼地说:“您好,德莱恩先生。请坐吧。”几人同时落座。

“顾问,您是否第一次来中国?”委员长说话时,直视德莱恩的双眼。

德莱恩恭敬答道:“是的,总司令,但是我阅读了大量中国的书。”

委员长露出亲切的笑容,“我知道你已经很多年了,还读过你写的《美国密室》那本书。”

德莱恩摆了摆手,“那不算什么,在美国,连学生都知道委员长和夫人。”

委员长乐滋滋地笑了,“如果你觉得有什么不适应,或对我们有意见,一定要来跟我说。”

“一切都很好,这要多谢戴局长的周密安排。”

委员长露出一脸的凝重神色,“德莱恩先生,您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间谍大师,也是一流的破译名家,我希望您把最先进的破译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的密码人员。现在大敌当前,驱除倭寇,方能建设中国。作为军人,我当然知道密码在战争年代的重要作用。掌握密码者,必操战争之胜券。”

德莱恩道:“委员长如此重视,密码研究必将很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委员长顿了顿,略作沉吟道:“您可能不知道,在上个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大清军机处一名官员被日本情报机关收买了。日本人获悉了中国北洋舰队将派出4艘军舰,护送高升号运送中国陆军去朝鲜的仁川。他们立即把这份情报报告了日本海军部,日本海军舰队于仁川港外半岛海域将高升号击沉,广乙号触礁,操江号被俘,只有济远号逃回旅顺口。这就是情报的作用,惨痛的教训啊,前车之鉴,不可不予重视啊。”

委员长缓了一下语气,沉声道:“如今,中日之间仗打到这个份儿上,是越来越仰仗技术和情报了,我们迫切需要更好、更多、更准的情报。我们迫切需要和美国人合作,不光有史迪威、陈纳德,还要有您这样的顶级专家。说句老实话,德莱恩先生,我得承认,我们国力太弱,没有你们美国和其他友邦、国际友人的支持和帮助,是很难打败日本人的。”

德莱恩:“为您效劳,为中国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委员长目光锐利地盯着他,“还有,最近有几个重要的密码可能跟日本人的‘大空袭’有关,希望你能尽快协助我们破译。”

德莱恩:“这个我已经开始着手了,请委员长放心,突破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不会太久。”

这时,一个侍卫官走到委员长身边,小声耳语几句。委员长点点头,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