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黑喇嘛(第6/9页)

黑将军的宝库秘钥一直控制在其后裔的手中。只是,每代人中只有一人明白其奥秘,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心传弟子”。在藏语中,“弟子”有两个不同的词:一种是一般“弟子”,一种是“心传弟子”。据说,每一代弟子中,称得上“心传弟子”者,大多只有一人。他类似于汉语中常说的“掌门人”,跟先秦墨家的“巨子”相若。

按黑将军传承家谱中的追溯,黑将军一袭的最早祖先,便是墨子。早先的汉人姓中,“黑”字很是少见,其由来,便是由“墨家”的“墨”字引申而来。

据说,先秦墨家因为其立志高远,行事又大多严苛,世人多敬而远之。他们在战国时虽盛行于一时,以其“兼爱”“非攻”等信条为世人所敬,但后来,终于湮没无闻了。其实,在汉代,墨家还曾以“侠”的形式出现于世,只不过人多不知其内幕罢了。再后来,墨家的潜修派融合了道家的修炼方式,形成了独特的隐修体系。再后来,西去求法的高僧将其修炼方式传到了印度尼泊尔等地,被称为“大支那功”,成为后来印度瑜伽学的重要来源之一。印度大成就者莲花生大师有一位最重要的上师,人称吉祥狮子,他就是中国人。关于这一点,在一本极隐秘很少公开出版的书中有过记载。

黑将军的瑜伽体系融合了两大派,一是从先秦墨家那儿传承下来的文化,一种是从印度传来的由奶格玛等大师汲取了“大支那功”的营养之后,传承下来的无上瑜伽法门。明白了这一点,你便明白了为啥藏密的修炼跟道教有诸多的相似。

黑水国人据说跟墨子渊源极深。其每一代的传承方式便是“巨子”制,只不过他们不叫“巨子”,而以“根本上师”和“亲炙弟子”或“心传弟子”的名相传承其法脉。那宝库的秘密,是典型的耳传法门,上一代的根本上师只是在圆寂之前,才以耳传的方式,将宝库的秘密告诉其心传弟子。

不过,历代上师对宝库的使用控制极严。要求是,只有在迫不得己的时候,才能将那宝库的财物用于弘法。这里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迫不得已”,一个是“弘法”。离开了这两条,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宝库的那怕一星儿银子。

又据说,在近千年里,那宝库从不曾开启过,原因很简单,你只要开启那宝库一次,那个秘密就可能为世人所知。从元到明清,几乎历代的统治者都垂涎那宝库。后来,国外的探险家们更是不惜一切手段,他们都想找到宝库,但据说连那宝库的毛也不曾粘过。

吴和尚说,在过去的千年里,那宝库的金钱不但没有减少,反倒增加了。因为历代的黑将军子孙都将其收入上交,不入旧库,另辟秘地进行贮藏。这所在,也只有“心传弟子”知道。

据说,所有的“巨子”级的传承者都是瑜伽修炼的大成就者,他们都拥有了调动护法的能力,那些护法原是非人或夜叉,为历代成就者降伏后,便自愿地搬运财物和护持宝库。这样,便免去了人力的守护和搬运,也保证了它有更好的保密性。

据说,黑喇嘛后来接受的所有供养除了购买必要的防身武器外,都进了那宝库。

据说,早期建筑城堡山时,费用便来自宝库。所以,虽然后来修建了城堡山,沙匪对黑喇嘛的搔扰反倒更频繁了。后来,他们觉得自己势单力薄,就开始游说那些境外的势力。据说,其中动心的国家,有外蒙古,也有苏联。

后来,那邮差对紫晓说,黑喇嘛后来的消失,跟其宝库有极大关系。

8

城堡山拥有当时世上最精良的武器。以是缘故,许多沙匪不敢再轻易搔扰了。那些武器被黑喇嘛的部下称为“护法神的手”。因为它们的作用是用于保护城堡山的人修行,客观上起到了护法神的作用。其购买行为本身,也就符合了黑将军定下的两条规矩。

多年之后,许多学者对黑喇嘛的存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事号称牵动了亚洲的神经,原因当然不仅仅是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迷团。除了其来历,其生存,其死亡叫人如罩一团迷雾之外,还因为其真实的面目并不为世人所知。事实上,黑喇嘛一直想建立一个乌托邦似的小国,他很愿意成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学之王”。这也是黑将军当初想充当的角色,也是其几乎所有传承者想充当的角色。黑将军那时的国水国,是地道的政教合一。西夏时,河西的许多地方就是由国师统治的。无论凉州,无论黑水国,国师大多参政。在国师的管理下,人们日常行为的主要活动便是修行,而且主要修炼奶格玛传承下来的一种无上瑜伽。

在西夏的传说中,奶格玛是不生不死寿逾日月的人物,至今,她仍以彩虹之身的方式安住于娑萨朗,仍在用那双慧眼观照着跟她有缘的众生。这种传说很是美好,代表了人类对幸福和永恒的某种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