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扭曲的灵魂变态心理犯罪(第8/15页)

虽然在童年的时候,加里·里奇韦一度被认为是低智商,但是在案发后却很难令人把他和低能儿联系在一起。在40多位被害人当中,有将近20人年龄还不满18岁,20岁以下的人则占到了大多数。

加里·里奇韦在描述自己的作案过程之时,那轻描淡写的语气简直让人目瞪口呆。他并不会凶神恶煞地对付那些被害人,而是会先尽量让被害人感到放松。他在供述中提到:自己会和被害人聊一些非常轻松的话题,并且让被害人感觉到“嗯,这是一个好人”。但是事实上,加里·里奇韦只不过是为了把她们弄到卡车里,然后残忍地杀掉而已。如果被害人事先知道加里·里奇韦的目的,一定会觉得他的微笑无异于恶魔的微笑。

加里·里奇韦取得被害人信任的手段其实很简单,开始和被害人交谈的时候,他会让她们看自己儿子的照片。显然大多数人都是会这么认为的,一个很有父爱的男人肯定不是一个坏人。加里·里奇韦在被捕之后供认,自己在杀掉被害人之前,都会先与她们发生性关系,在发生性关系之后,他就会趁着她们精神松懈的时候从背后用绳子勒死她们。

大部分被害人是在他的家里、卡车上或是更加隐秘一些的地方被杀害的。为了掩饰罪行,加里·里奇韦会把别人的烟头或者口香糖之类的东西扔在案发现场以迷惑警方,甚至曾经把几位被害人的遗物运到了俄勒冈州,这实在不像是一个低智商的人可以做到的事情。

加里·里奇韦的作案高峰期是在1982年到1984年之间。他专门谋杀那些搭便车的妓女,并且他会把大部分尸体抛弃在格林河流域绿河。“绿河杀手”的称号由此而来。

加里·里奇韦之所以被称作变态连环杀人犯,不仅是因为他杀人的数量多,还因为他在被捕之后供认了自己曾经有过奸尸行为。但是这类尸体最终都被他埋了,而不像其他尸体那样被随意地丢弃在河边。加里·里奇韦自认并不是完全随机地杀人,而是有着自己的原则:“我想尽可能多地杀死我认为是妓女的女人,过去的一段日子里,我一直在这样做。我专门找妓女下手,因为我恨她们,而且我也不想花钱买乐。”同时,他之所以会选择妓女下手,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他认为那会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被发现的风险,因为从事那种职业的女人失踪之后很少会有人去报警。

实际上,加里·里奇韦的作案对象不仅有妓女,还有很多是吸毒者、离家出走的年轻女孩,以及流落街头的其他年轻女子。别以为加里·里奇韦的行为是出于对某种职业群体的疯狂报复,他只是选择了那些他认为最为安全的被害人而已。事实也是如此,加里·里奇韦的罪行直到2001年被杀害者多达50人的时候才被发现。至于为什么会杀人,加里·里奇韦在被捕之后给出的理由不禁令让人毛骨悚然,他在狱中曾经宣称:“谋杀年轻女人是我的事业。”

2001年,警方终于根据从被害人身上提取的DNA样本将目标锁定在加里·里奇韦身上。除此之外,大部分被害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身上总会有一些微小的油漆斑点,这也和加里·里奇韦的职业相符合。但是,尽管警方已经将嫌疑人目标身份锁定在加里·里奇韦身上,却难以找到直接证明他就是凶手的证据。因此,被捕之后的审判过程也相当艰难,毕竟距离大部分被害人的遇害时间已经过去了太久,想要有确凿的证据来给加里·里奇韦定罪,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最后,警方以多宗杀人案件控告加里·里奇韦一级谋杀罪,但是加里·里奇韦拒不认罪,因为他清楚,一旦认罪自己就会被执行死刑。一方要让杀人恶魔认罪伏法,而一方的杀人恶魔却一直试图活命脱罪,就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拉开了序幕。警方20多年来搜集整理的证据和文件堆积如山;被害人家属虽然满心希望可以得到一个公正的宣判,但是长达十几年的等待也让他们的耐心所剩无几;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这场拉锯战似的官司使控辩双方的花销都已经增至数百万美元,无论是控方还是被控方都对这笔逐日增加的巨额消费有些吃不消了。

为了尽快结案,也为了早日找到所有被害人的遗骸,曾经坚决不同意签订“认罪协议”的检察官诺姆·马伦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坚持。“认罪协议”当中,加里·里奇韦的罪行依旧是一级谋杀罪,但是量刑却由死刑改为了终身监禁,这显然让加里·里奇韦松了一口气。2003年11月5日,备受瞩目的“绿河连环杀人案”在西雅图最后一次开庭,加里·里奇韦在法庭上承认了自己杀害49名妇女的犯罪事实。而法庭也根据“认罪协定”免除了他的死刑,改判为终身监禁。至此,轰动一时的美国头号连环杀人案终于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