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扭曲的灵魂变态心理犯罪(第7/15页)
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最大的惊喜莫过于来自偶像的肯定和梦中情人的垂青。在泰德的心目中,斯蒂芬妮应该属于那种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的类型,但突然在某天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憧憬的对象也喜欢着自己,那种感觉对于一个从小缺乏或者自己主观上拒绝了家庭温暖的人来说,无疑是弥足珍贵的,用心经营好一段感情对泰德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泰德是个聪明人,从他做事从来没有耐性却依然可以在所有的学业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可以看出来。当一个聪明人变得自信起来后就会无比的强大,就会产生无穷的创造力,但正当他春风得意的时候,却发现事情并没有朝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斯蒂芬妮开始厌倦他了,自己用心经营的一切瞬间成了泡影。
受到挫折的人会在一段时间内丧失理智,变得不可理喻。心理学家认为,这一阶段中,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通常会出现一个误区,那就是基本归因错误。出现这种错误的人通常会倾向于自我服务偏差,也就是说将一切好的、成功的事情归因于自身的人格特质,将一切不好的、失败的事情归因于客观环境和外部压力。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待遇,进而产生报复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的动机。当然,这类人有时候也会通过某些行为来掩饰或者抚慰自己潜藏的自卑感。
泰德大致就属于这一类型,一方面他应当是对年轻女孩这一群体充满仇恨的,在谋杀案的被害人当中,绝大多数女性的年龄都在10~20岁之间,最小的甚至只有12岁;另一方面,心理扭曲的泰德也正是通过这种屠杀风华正茂的年轻女性的疯狂行为,来安抚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
加里·里奇韦:“绿河杀手”
在变态心理犯罪当中,有一类被称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所谓反社会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就是必须有持续侵犯他人的行为史,并且个体必须年满18岁,在15岁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某些行为障碍的特征。据统计,估计美国大约有3%的男性和1%的女性属于这一个类人群,而且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经常会出现在较低收入的社会群体当中。造成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原因也多基于此,长期缺乏足够的经济能力和行为榜样的单亲家庭中,此类人格形成的概率最高。一般说来,反社会人格障碍者通常会表现出对生命和权威的冷漠与蔑视,并且常常伴随着早熟现象和性侵犯行为。
虽然此类人群的总量远远低于其他犯罪类型,但是他们一旦犯案,无一不是特大案件,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也远超一般犯罪者。
“绿河杀手”被称作美国历史上头号连环杀人案,甚至后来还被拍成同名电影,引发了热议。该案件当中的被害人数量之多,在全世界刑事犯罪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该案件的主角加里·里奇韦出生于1949年。他的家庭虽然算不上贫穷,但也是一团糟糕,家庭暴力时有发生。他的母亲是一个盛气凌人(据加里·里奇韦的亲戚描述)的女人,他的父母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儿而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显然,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当中,年幼的加里·里奇韦是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家庭的温暖与呵护的,而且非常符合缺乏足够的行为榜样这一条诱因。在自己的整个童年时代中,加里·里奇韦唯一能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大概就是暴力和伤害了。
然而,雪上加霜的事情发生了。在童年时代,加里·里奇韦的智商经测试只有82,因此被定义为低智商人群。伴随低智商存在的是他在学校里糟糕的表现,人际关系不佳,而且学习成绩极差,整个高中阶段,他甚至不得不留了两次级才勉强得以毕业。从小受到的各种不良影响使得他的行为开始变得怪异起来,16岁时的加里·里奇韦曾经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刺伤过一个6岁的小孩。根据被害人的回忆,加里·里奇韦在刺伤他之后就哈哈大笑着离开了,完全没有伤到人之后的惊慌失措,并且还念念有词地说:“很想知道杀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已经预示着某种倾向的存在了。
成年之后,加里·里奇韦的性格在平时倒并不显得孤僻,但是为人很低调,结婚后一直定居在西雅图的郊区。1969年高中毕业后不久,他便进了金沃斯卡车公司担任夜班油漆工,这份工作他一直做到了被捕之前,这使得加里·里奇韦看起来很像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被捕之后,警方曾走访过他的邻居们。据邻居们描述,加里·里奇韦是一个性格十分开朗并且很爱说话的人,而且他在说话的时候非常注重细节,从来不与任何人发生矛盾,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他可能有社交障碍,但是总而言之,邻居们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竟然会是一个疯狂而残忍的连环杀人犯。成年之后的加里·里奇韦几乎从来没有在旁人面前表现过他的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