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20/21页)
“问题在于:他们要在哪里登陆?冯·罗恩尼——你报告一下。”
成功取代了卡纳里斯的阿列克谢·冯·罗恩尼上校站起身。战争开始时,他仅仅是个上尉,由于一篇有关法军弱点的出色报告而一举成名——那篇报告被认为是德国打败法国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一九四二年他成为军事情报局的头目,而在卡纳里斯下台后,军事情报局又合并了德国情报机构。隆美尔曾听说,这人狂妄好吹牛,但是确有本领。
罗恩尼说:“我们的情报很广,但还不是很全。盟军这次入侵行动的代号是‘霸王’。在英国集结的部队如下。”他拿起一根皮鞭,来到墙上的地图前面。“第一,沿南海岸;第二,在东英吉利亚一带;第三,在苏格兰。到目前为止,在东英吉利亚集结的军队规模最大。我们得出结论,认为入侵将分三路。
“第一路,在诺曼底作牵制性进攻;第二路,越过多佛尔海峡在加来海岸主攻;第三路,从苏格兰渡北海到挪威,构成侧翼。所有的情报来源都支持这一判断。”他坐了下去。
希特勒问:“你们说呢?”
隆美尔作为控制法国北部海岸的B集团军司令发言说:“我可以报告一个确定无疑的迹象:加来港迄今遭受的轰炸是吨位最大的。”
戈林问:“是什么情报来源支持你的判断,冯·罗恩尼?”
罗恩尼再次起立。“来源有三:空中侦察、监听敌台无线电讯号和特工人员的情报。”他坐下了。
希特勒把双手保护似的交叉在小腹前面,这种神经质的习惯是他就要发表演说的迹象。“我现在告诉你们,”他开始说,“假如我是温斯顿·丘吉尔,我会怎样思考。我面临着两种选择:塞纳河以东或者塞纳河以西。东边有一个优越性:距离较近。然后在现代战争中只有两种距离——战斗机航程以内和战斗机航程以外。上述的两种选择都在战斗机航程以内,因此,距离不在考虑之内。
“西边有一个大港口瑟堡,但东边却没有。而更重要的,东边比西边有更多重兵把守,敌人也有空中侦察。
“因此,我要是丘吉尔,我会选择西边,那我该怎么做呢?我要竭力把德国人引向相反方向去想!我每派一架轰炸机去诺曼底,就派两架轰炸机去加来港。我要设法炸掉塞纳河上的每一座桥。我要发出错误的无线电讯号,送出假情报,在部署军队时制造假象。我要让隆美尔和冯·罗恩尼那样的傻瓜上当。我还指望能欺骗元首本人!”
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后,戈林首先发言:“我的元首,您把丘吉尔说得和您一样英明,是抬举他了。”
在令人不舒服的地下室里,紧张的空气明显地松弛了。戈林说得恰到好处,他用吹捧的方式表达了异议。别人纷纷附和他,一个比一个说得更有力:盟军会选择较短的海路,以求速度;较近的海岸会掩护作战的飞机在较短的时间内加油和返航;东南部多海湾和港口,是发动进攻的更好的阵地;若说所有的情报都是错的,似乎不大可能。
希特勒聆听了半个小时,然后举起一只手表示肃静。他从桌上拿起一叠发黄的文件,在手中挥着,说:“一九四一年,我就发布了《构筑海岸防线》的指示,我在其中预测到,盟军关键的登陆将在诺曼底和布列塔尼的突出部分,那里良好的港湾将是理想的滩头阵地。这是我当时的直觉告诉我的,也是我现在的直觉告诉我的!”几片白沫出现在元首的下唇上。
冯·罗恩尼说话了(隆美尔心想,他比我有勇气):“我的元首,我们的调查还在继续——这是很自然的。还有一条特别的管道,你大概是知道的。几周前,我派了一名密使到英国去,和叫作‘针’的特工取得了联系。”
希特勒的眼睛亮了:“啊!我知道那个人。说下去。”
“给‘针’的指令是要他弄清驻扎在东英吉利亚的巴顿将军麾下的美国第一集团军的实力。如果他发现情报被夸大,那我们就一定要重新考虑我的判断了。如果他的报告证实那支军队和我们目前相信的实力相同,那么,对于目标是加来这一点,就没什么怀疑了。”
戈林盯着冯·罗恩尼:“这个‘针’是谁?”
希特勒回答了这个问题:“是卡纳里斯招到的唯一一个像样的特工——因为是我指示他招募的。”他说,“我了解他的家庭——帝国的支柱。坚强、忠诚、正直的德国人。‘针’是个卓越的人才,十分卓越!我看过他所有的报告。在英国人发动这场战争之前,他就在伦敦了。再早,他在俄国——”
冯·罗恩尼打断说:“我的元首——”
“嗯?”希特勒瞪了他一眼,但似乎明白了这位间谍头目制止他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