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灰烬之河 29(第2/3页)
加百列,或许真的紧张了,可他没有表露出来。他的解说干脆精简,充满自信。总理对汇报工作的人一向粗暴,这是尽人皆知的,不过此刻他呆呆地坐着,一动不动。听到有人在罗马想要了加百列的命,他向前欠身,面色紧张;听说阿德里安·卡特尔坦白了美国人参与其中,他又怒形于色。加百列为了展示他的书面证据而站到了总理旁边,一件一件地把材料摆在灯光下的写字台上。沙姆龙静静地坐着,双手紧紧捏住椅子扶手,似乎是在努力严守着保持沉默的誓言。勒夫死死盯着挂在总理办公桌后面的画像,似乎在和画上的西奥多·赫茨尔比赛瞪眼睛。他时不时用一支金笔做做笔记,还用沉思的眼光看过一次自己的手表。
“我们能逮住他吗?”总理说着,又补上一句,“而且不要弄得沸反盈天的。”
“能,先生,我相信我们能行。”
“告诉我你们打算怎么做。”
加百列将细节和盘托出。总理肥厚的双手交叠在写字台上,静静地听着。加百列说完后,总理点了点头,又转头注视着勒夫一一我料想你的不同意见该登场了吧?
曾经身为技术人员的勒夫,答话之前先花了片刻时间整理了自己的思路。他的回应不带情感,井井有条。如果有条件让他把想法展示在流程图或是精算统计表上,勒夫一定会手持教鞭,站着解说,一直讲到天明。不过限于场合,他坐在原地,很快就让他的听众陷入了厌倦。他的讲话停顿了若干次,每次他都会用双手食指摆成一个金字塔的塔尖,然后压在他没有血色的嘴唇上。
这是一次颇有意味的调查工作——勒夫用反讽的语气夸奖了加百列,他又说,不过现在不应该浪费宝贵的时间和政治资本去收拾一个纳粹老头儿,现在不是时候。当初,对于追捕大屠杀战犯一事,本部门的创始人是抵触的——艾希曼的那桩案子除外一一因为他们知道,谍报部门的首要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而追捕任务会分散有限的精力。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今天。在维也纳逮捕拉德克会给整个欧洲造成负面影响,那里的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会变得危如累卵。对于那些弱小的奥地利犹太社区来说,这样的行动也会给他们带来危险,因为那里的反犹主义树大根深而且暗流汹涌。如果犹太人在街头遭到了袭击,我们怎么应对呢?你认为奥地利当局会动一根手指去阻止吗?最后,他摊牌了:为什么起诉拉德克就该是以色列的义务呢?让奥地利人去干嘛。至于美国人,让他们管好自己的事吧。只要揭露拉德克和梅茨勒的身份,然后任由事情发展就好了。一切自然会水到渠成的,那样一来,我们也不必搞出绑架行动那样夸张的动作了。
总理静静地沉思片刻,然后抬头看着加百列:“能够确信这个路德维格·沃格尔就是拉德克吗?”
“确信无疑,总理阁下。”
他转向沙姆龙:“我们确定美国人不会临阵退缩?”
“美国人也非常渴望给这个问题作个了断。”
总理低头又看了看桌上的文档,然后作出了决定。
“上个月我在欧洲巡回访问,”他说,“在巴黎的时候,我访问了一座几周前遭人焚烧的犹太教堂。第二天就有家法国报纸刊登社论,批评我专门选择反犹主义和大屠杀的余孽,只不过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罢了。现在,也许是时候了,该提醒一下世人,让全世界了解,我们为什么会定居在弹丸之地,被强敌环伺,为了生存而苦苦奋战。把拉德克抓来,让他来告诉世界,为了掩盖大屠杀的真相,他都犯下了什么罪行。也许这样会让有些人闭上嘴,一时的也好永远的也好,别让他们再说大屠杀是编造出来的,是我和阿里这种人设计的大阴谋。让那些人正视我和阿里的存在吧。”
加百列清了清嗓子:“这不是为了政治,总理。仅仅是为了正义。
总理对突如其来的反驳露出了浅笑:“不错,加百列,这的确是为了正义。但正义和政治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当正义能够为政治服务的时候,那就没有什么不道德的。”
勒夫输掉了第一回合,力图掌握行动的控制权,从而赢得第二轮的胜利。沙姆龙知道他的目的还是一样:扼杀这个行动。总理也知道他的心思,这对于勒夫来说真是不幸。
“是加百列给我们带来的点子。让加百列好人做到底吧。”
“恕我直言,总理,加百列只是名‘刺刀’特工,虽然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一位,但他不是行动规划者,所以不是合格的人选。”
“他的行动规划我听着就不错。”
“是的,可他能做好筹备和执行工作吗?”
“沙姆龙会全程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