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8/9页)
获得自由的警卫们发现电话仍可使用,于是按照钉在办公室墙上的号码,给厂长打了个电话。厂长在三点半时抵达了,他心惊胆战地查看了破坏程度。然后,他打电话通知鲍里斯·库兹涅佐夫。
爱国力量联盟的宣传部长在五点钟到达了,他听取了厂长对这件惨事的汇报。七点钟,他打电话给格里辛上校。
在此之前,租来的轿车和沃尔沃汽车都已被抛弃在马涅什广场旁边。在那里,租来的汽车很快就会被发现,并归还给租车行。沃尔沃汽车没上锁,钥匙插在点火器上,在太阳升起之前肯定会被偷走,确实如此。
一个小时后,三名退伍兵在机场里一个不怎么干净的咖啡厅里吃完早饭,登上了上午第一个航班,飞往赫尔辛基去了。
当他们飞出俄罗斯领空时,格里辛上校正在气急败坏地察看被炸毁的印刷厂。要调查,他要着手开展调查,让阴谋分子得到严惩。但根据职业经验,他猜测犯罪分子是内行人,他怀疑是否能找到他们。
库兹涅佐夫忧心如焚。在过去的两年里,每周六都要出版一期《觉醒!》小报,向俄罗斯五百万个家庭宣传伊戈尔·科马罗夫的讲话和政策。开办一份完全由爱国力量联盟独立拥有和控制的大型报刊,一直是科马罗夫的想法,还有《祖国》月刊。
这两份报刊包含了一些读者参与竞争的大奖、性事夜语和民族宣传,把领袖的讲话带到了俄罗斯的每一个角落,为他的竞选宣传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你们什么时候能恢复生产?”他问印刷工程师。那人耸耸肩。
“要等到我们有了新的印刷机,”他说,“这些机器已经修不好了。两个月时间吧,或许。”
库兹涅佐夫吓得脸色惨白,浑身发抖。他还没有把事情告诉领袖本人。这是格里辛的失误,他自我安慰,这地方本应该加强警卫工作。但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本周六的《觉醒!》是看不到了,两周后也不会有《祖国》特刊了。甚至八周内也不可能了。然而,总统的大选是在六周后举行。
对于博罗金警官来说,这个上午也不好过。但他早上去彼得斯罗夫卡的民警总局刑侦处上班时心情还不错。上个星期,同事们注意到他待人接物亲切和蔼,但猜不透个中原因。原因其实很简单。在依然情况不明的都市大酒店炸弹爆炸案之后,他给阿纳托利·格里辛上校送去了两份相当有价值的文件,由此得到了每月的聘用费之外的一大笔奖金。
私下里,他认为继续调查酒店的爆炸事件毫无意义。修复工作已经开始了,保险公司几乎全是国外的,他们将会承担损失,美国客人已经死了,这是一个谜。如果他怀疑他按照格里辛上校的命令对美国人的调查与其暴毙有关,那么他博罗金是不想去做这个文章的。
用不了两个月的时间,伊戈尔·科马罗夫就会成为俄罗斯联邦的新总统,国家的二号人物将会是格里辛上校,在野党期间为他效劳过的人肯定能够得到丰厚的奖励。
办公室里谈论着昨天夜里爱国力量联盟印刷厂被炸的消息。博罗金认为那是久加诺夫的共产党干的,或者是某个受雇的黑手党匪帮所为,动机不明。他正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桌子上的电话响了。
“博罗金?”一个声音说。
“是的,我是博罗金刑警。”
“我是库兹明。”
他搜索着记忆,但脑子里一片空白。“谁?”
“库兹明教授,第二医学院法医病理实验室的。你不是给我送来了从都市大酒店爆炸现场获取的样本吗?文档上有你的签名。”
“哦,是的,我是负责这个案子的警官。”
“嗯,你是个大傻瓜。”
“我不明白。”
“我刚刚检查完酒店房间里死者的残骸。还有一些与我没有关系的木头和玻璃碎片。”脾气暴躁的法医说。
“有什么问题吗,教授?他已经死了,对吗?”
对方的音调升高了。
“他当然死了,胆小鬼。如果他还能到处乱跑,就不会成为碎片在我的实验室里了。”
“那我就不明白了。我在刑侦处工作多年,从来没见过比这个死得更惨的。”
第二医学院那边的声音平静下来了,听上去像是在哄一个不明事理的小孩。
“问题是,亲爱的博罗金,死者是什么人?”
“嗯,当然是美国游客喽,你那里有他的骨头。”
“我这里是有骨头,博罗金刑警。”话声中强调了“刑警”这个词语,意思是如果没有导盲犬,你这个警察恐怕连厕所都找不到,“我还指望能收到组织、肌肉、软骨、筋腱、皮肤、毛发、指甲、内脏的碎片,甚至是骨髓。可我这里有些什么呢?骨头、只有骨头,除了骨头什么也没有。”